第24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8)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1. 顽猴博弈 实验人员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主人每天都要打开笼子抓一只猴子,然后当着其他猴子的面把这只猴子杀掉。条件反射使这群猴子达到一个共识:不要被主人抓走,因为抓走就会被杀掉。所以每次主人靠近笼子要抓猴子时,猴子们都极度紧张,畏缩在一起面面相觑,不敢有任何举动,生怕引起主人的注意而被选走杀掉。当主人把目光定格在其中一只猴子身上时,其他的猴子马上远离这只猴子,统统畏缩在笼子的另一边,希望主人赶快下定决心把它抓走。当主人把这只猴子抓走时,没有被选中的猴子就非常高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着被选中猴子的拼命反抗而无动于衷。可这样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逐步进行的,日复一日,最终所有猴子都被主人宰杀了。 我们假想一下,如果这群猴子在意识到被抓去就是去送死的这一刻起就群起反抗,当主人抓它们当中的任何一只猴子时,其他猴子都群体上去抓挠主人,主人迫于它们集体的压力,或许会高抬贵手,放它们一马。但每只猴子都不知道其余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样进行反抗,单独反抗而其他猴子安坐不动,就有被主人注意而选中宰杀的危险,于是在猴子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某只猴子被抓走,其他猴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纳什均衡"。因此它们都不愿意带头反抗,而最终就不能摆脱全体被宰杀的悲剧命运。 2. 污染博弈 不要以为只有猴群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更是惨痛。一名德国神甫在一座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留下的一段铭文,可以说是对人类所形成的这种自私的"纳什均衡"的绝妙注解,铭文如下:"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比如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由于企业生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现象,所有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对环保设备的投资。按照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大量生产,不顾环境的污染,其结果并不是如同斯密的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而是进入"纳什均衡"状态,结果是损人(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会损害所有人的生存条件)不利己。其"不利己"表现在:如果一个企业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产品价格当然就要提高。相应的,它的产品就会因为价高而失去竞争力,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只有政府出面,加强污染管制,督促所有企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会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更多阅读
第26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10)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地说说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是怎么回事。 所谓"国本",就是指太子的人选。立谁做太子,表面上看是皇帝的家事,但对于"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来说,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在古人
第25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9)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二、一碗水没有端平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和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开始,至公元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
第24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8)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1. 顽猴博弈 实验人员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主人每天都要打开笼子抓一只猴子,然后当着其他猴子的面把这只猴子杀掉。条件反射使这群猴子达到一个共识:不要被主人抓走,因为抓走就
第23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7)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若警察在A区巡逻,而小偷去B区偷盗,此时,警察的得益为2(保住A区建设银行2万元财产),小偷的得益为1(成功偷盗B区首饰店1万元财产),记作(2,1)。 若警察在B区巡逻,而小偷去A区偷盗,此时,警察的得益为1(保住B
第22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6)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第一,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转变旧的薪酬意识(把对员工的薪酬视作企业的成本),视员工的薪酬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一种长期投资,从人力资本方面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企业间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