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破晓-以弱胜强之道》 第二章 以弱胜强,源起战争 第一节西
一、 战役过程伊苏斯战役以后,亚历山大继续执行他的战略计划,进军腓尼基和埃及。公元前332年8月攻陷推罗城,波斯海军主力腓尼基舰队投降,这标志着波斯海军的瓦解和蒙农战略的流产。亚历山大给了大流士将近两年的时间重整旗鼓,而后者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重建波斯军队。大流士在帝国各省强制征兵,组建了一支数量极其庞大但质量低劣的步兵部队。根据阿利安记载,大流士军队有100万步兵、4万骑兵,但现代估计总数约在25万上下(约20万步兵以及45000骑兵)。波斯骑兵虽然较多,但精锐的也只有一万名波斯不死军和一万名希腊雇佣军,雇佣军配备重型盾牌和不到3米长的长枪,组成阿哥斯式密集方阵作战,同时还装备了200辆卷镰战车,以对付希腊密集阵。大流士还精心挑选了一个宽敞的且平整过后的平原作为战场,非常适合波斯战车的冲锋,这使得亚历山大没有任何地形优势。公元前331年9月初,亚历山大在完全平定埃及以后,开始从叙利亚往波斯帝国中心地带进军。这时亚历山大的兵力有所增强,总共将近5万人。其中步兵有4万人,包括重装步兵18000人;骑兵7000人,包括禁卫骑兵2000人。步兵中除了配备6米长萨里沙长枪的马其顿方阵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希腊重装步兵。波斯王显然想诱敌深入,亚历山大在没有什么抵抗下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同伊苏斯战役前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那个波斯王相比,此时的大流士三世俨然判若两人。伊苏斯战役的失败严重动摇了大流士的声誉,包括太后、王后、王子在内的所有王室成员落入敌手,这对大流士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有致命的打击。亚历山大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将波斯王室一直带在身边当作人质,并以礼相待。在高加米拉战役序幕阶段的一系列心理较量当中,亚历山大以征服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傲慢地两次拒绝波斯王割地赔款赎回人质的建议,非常成功地重挫大流士的自信心,期望大流士对亲人的牵挂焦虑干扰他对战役的策划指挥。高加米拉战役前夕的大流士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寄希望于一场决战来挽救自己的帝国、家人和尊严,这必须是一场光明正大、完美无缺的胜利,因为任何瑕疵都将使大流士无法洗尽耻辱,完成自我救赎。古代史料记载,在战役爆发前11天出现了月食现象。月食发生时,马其顿大营乱成一团,马其顿士兵埋怨亚历山大带领他们攻打别人的国度,导致天神盛怒。亚历山大的祭司亚里斯坦德(Aristander)出面,声称月食是不利于敌方的征兆,这样才勉强平息了众人的恐慌。几天以后的夜空出现流星雨,亚历山大不得不下令就地扎营,整整四天按兵不动。月食当晚波斯大营同样一片恐慌气氛,根据古巴比伦天文学家的经书,这次月食是波斯亡国的征兆。月食当中劲吹的西风,表示征服者将从西方来,月食完毕以后转东风,表示战败者必须逃向东方才得保全。波斯人对此深信不疑。月食出现的那天,所有对天文略知一二的波斯贵族,包括大流士本人,都明白波斯帝国危在旦夕。9月30日清晨,马其顿大军拔营,组成战斗阵形向波斯大军逼近。大流士认为亚历山大准备即日决战,也命令波斯大军进入预定战场,摆出一个正面宽达8千米的巨阵。正午时分,马其顿大军进入战场,向南望去,广袤的平原上黑压压地遍布波斯军队。亚历山大虽然一向胆略过人,此时也不禁忧心忡忡,破天荒地下令暂缓进攻,就地扎营。下午,亚历山大派出轻骑仔细勘查战场,并亲自靠近观察大流士的排兵布阵。高加米拉战役的开局阶段,亚历山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小心谨慎。当晚,在马其顿战前会议中帕曼纽将军提议,应该发动夜袭来对付拥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波斯军,但亚历山大回答说,偷来的胜利是不光彩的,他要正大光明夺得胜利。而大流士担心遭受马其顿军夜袭,命令他的军队整晚站立保持清醒和警觉,马其顿军则是充分休息。公元331年10月1日,大战开始。波斯军按一字阵排开,大流士三世依照波斯惯例坐镇全军中央,身旁是金苹果卫队以及波斯不死军,希腊雇佣军在中央两侧展开,在中央最前方是战象和50辆刀轮战车。而巴克特里亚总督拜苏统率在波斯左翼的中亚骑兵,亚美尼亚骑兵在波斯右翼,两翼前方有十多辆战车和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方阵。在左、右、中所构成的第一阵列后方,大量的轻装步兵组成第二阵列。亚历山大远征军中央为马其顿方阵,两翼为骑兵,右翼前方有弓箭兵、标枪兵,两翼后方配有二线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老将帕曼纽率领左翼,亚历山大大帝与禁卫骑兵在右翼,在第一道阵列后面由雇佣军组成第二道阵列,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整个马其顿军形成一个空心梯形方阵,并使左翼步兵正面朝外旋45°以应对波斯的侧面攻击。图21马其顿军与波斯军对阵示意图大流士对波斯战车寄予厚望,波斯阵线前沿部署的左右两个突击集团,都是以卷镰战车作为攻击箭头,后面配备两千铁甲骑兵。大流士的构想是把冲击力强劲的波斯战车当作铁锤,砸开马其顿密集阵正面由盾牌和长矛组成的坚硬外壳,紧跟其后的铁甲骑兵从缺口高速突入,猛攻方阵内部脆弱的裸露部位,最后摧毁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看穿了大流士的心思,他率领马其顿阵线向右前方移动,各个方阵依次前进,形成一条斜线。因为马其顿军队渐渐离开了大流士为了使用战车特意铲平的战场,大流士立刻命令左翼前沿战车突击集团的两千铁甲骑兵出击拦住马其顿军队的去路,而失去铁甲骑兵支持的左翼战车,打开缺口后无力扩大战果,因此威力大减。由于马其顿阵线向右前方运动,其右翼侧卫部队由于兵力缺少变得薄弱。波斯左翼统帅拜苏看到马其顿侧翼兵力虚弱,马上调遣大批骑兵前来进攻,想从这里突破马其顿战阵。增援的波斯骑兵向纵深前进,企图迂回到马其顿侧卫部队的身后。马其顿骑兵立刻跟随前进,阻止波斯人的迂回包抄,马其顿阵线的右翼侧卫线因此越拉越长,兵力吃紧,亚历山大不得不调遣二线部队前来加固右侧防线。马其顿第二道防线不断增援右侧的结果,就是整体右移,失去了同左侧的联系。这样由于波斯左翼骑兵的大范围扯动,导致马其顿防线出现了第一个缺口。大流士看到左翼骑兵进展顺利,于是命令右翼骑兵与战车出击。右翼骑兵部队立刻扑向马其顿左翼,从正面和侧面发动集群冲击,并派出3000名精骑向纵深穿插,目标直指马其顿大营。与此同时,波斯的战车突击集团也开始向马其顿密集阵发起冲击。亚历山大对波斯战车早有研究,部署的散兵线正是它们的克星。当波斯战车疾驰而来,马其顿游击步兵们灵巧地躲过正面冲击,在其侧面跟随奔跑,步兵们几人一组分工协作,有的用盾牌抵挡波斯战车兵的长矛,有的用标枪攻击缺乏铠甲防护的役马肋部和车夫。大多数波斯战车没有冲到密集阵前就失去行动能力。马其顿步兵方阵训练有素,让出一条条通道避开剩余的波斯战车,这些战车全部被马其顿后卫部队缴获。波斯右翼骑兵对马其顿左侧的迂回扯动也迫使后者不断延伸防线,受其牵连左翼骑兵不得不左移以保持防线完整,这样又带动他们右边的马其顿密集阵第5、6方阵左移。密集阵右边的前4个方阵面临两难选择,是跟随左移,还是原地不动?跟随左移将暴露亚历山大近卫步兵的侧翼,原地不动则会造成密集阵的脱节。根据亚历山大的战前部署,密集阵前4个方阵的任务是配合右翼,因此方阵指挥官美利格毅然决定按兵不动。这样密集阵战线很快脱节,波斯右翼骑兵的迂回扯动又将马其顿阵线撕开了第二个缺口。大流士看到马其顿密集阵洞开,立刻派遣波斯中央阵线的禁卫军骑兵和印度骑兵从缺口高速突破。马其顿阵营正承受着两翼波斯骑兵强大的压力,此时又从中间被劈成两半,而突破的波斯禁卫军无论从后面攻击哪一侧的马其顿阵线,都会导致其迅速崩溃。看起来波斯阵营已经胜利在望了。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突破密集阵的波斯骑兵并没有从背后攻击马其顿阵线,而是高速穿过第二道防线左侧的缺口,直扑马其顿大营。显然波斯禁卫骑兵得到大流士的明确指令,不惜代价解救他的母亲和儿女。战前亚历山大对大流士的心理刺激终于奏效,对亲人的牵挂果然使波斯王在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将胜利拱手相让。波斯禁卫骑兵同左翼的3000名精骑会合,轻易驱散了看守马其顿大营的色雷斯步兵,然后开始寻找王室成员。大营失陷沉重打击了马其顿军的士气,帕米尼奥派人请示亚历山大如何应对,亚历山大回答说: “告诉帕米尼奥,不要在乎一点后勤物资的得失,如果我们赢得胜利,连波斯人的大营也将属于我们。”马其顿军队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糟糕的局面,不但两翼被敌人迂回包抄,阵线中央被敌骑突破,连大营也失陷敌手。马其顿官兵的战斗意志已经到达崩溃的临界点。但在这时战场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只鹰,而鹰是马其顿胜利的征兆,这个征兆极大地鼓舞了马其顿将士的士气,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马其顿阵线突然坚挺起来,第二线的希腊联盟步兵甚至反攻大营成功,将波斯骑兵驱逐出去。当马其顿军队和波斯骑兵以及战车激战之时,越来越多的波斯左翼部队前往马其顿右翼外围的战斗增援,使波斯中央和左翼露出了一个缺口,亚历山大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亚历山大立刻率领2000名禁卫骑兵以楔形向波斯希腊雇佣军的侧翼猛冲过去,而3000名近卫步兵在左侧紧紧跟随,马其顿密集阵右边4个方阵也依次前进,形成一道斜线,从正面攻击波斯中央阵营。希腊雇佣军在来自两面的夹击下崩溃,将大流士和他的禁卫军步兵暴露在马其顿骑兵的锋芒之下。亚历山大在一群禁卫骑兵的簇拥下很快冲到大流士战车近前,在这里遭遇波斯禁卫军的拼死抵抗。根据希腊史学家迪奥多罗记载,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投掷出一支标枪,大流士的车夫被亚历山大投出的标枪击毙。古代史学家对下面发生的事情众说纷纭。阿里安和普鲁塔克记载,大流士看到车夫毙命,魂飞魄散,再次跳上一匹快马逃之夭夭,而波斯王的逃遁导致整个波斯阵线的崩溃。科丘斯和迪奥多罗则提供了一个更加合理的描述: 由于战场上漫天的沙尘,大流士近旁的波斯官兵只能模糊地看到波斯王战车上有人被标枪贯穿身亡,都以为中枪的是大流士本人,立刻迸发出一片哀嚎之声。然后整个波斯左翼莫名其妙地溃退,引发雪崩效应,波斯中央阵营也很快溃不成军。而古巴比伦天文日记则指出波斯左翼部队率先溃退,当时波斯左翼两万骑兵对阵数千马其顿侧卫部队,占据明显优势,绝对没有溃败的道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左翼统帅拜苏下令全线撤退。大概拜苏远远看到大流士周围的混战,听到波斯禁卫军的哭喊声,以为大流士不幸阵亡,于是下令撤军。在波斯左翼和中央阵线溃败的时候,马扎依统帅的波斯右翼骑兵在这一侧几乎取得了胜利。帕米尼奥看到局面异常被动,派人向亚历山大请求援助。亚历山大得信以后,不得不放弃对大流士的追击,驰援左翼。正巧奔袭马其顿大营的数千波斯骑兵原路返回,和亚历山大禁卫骑兵狭路相逢,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波斯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得以逃生。等亚历山大摆脱波斯骑兵的纠缠,到达马其顿左翼时,战局已经发生逆转。大流士败退的消息很快传到波斯右翼兵团,马扎依立刻领军撤向巴比伦,至此高加米拉战役落下帷幕。几天以后,巴比伦总督马扎依投降,亚历山大兵部血刃进入这个千年古都,被加冕为“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而大流士三世被巴克特里亚首长贝苏斯所杀。马其顿帝国占领波斯帝国全部领土,波斯帝国灭亡。高加米拉战役是马其顿王国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经典战役。波斯帝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抵抗意志,宣告了波斯帝国的灭亡。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一直打到了印度,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而高加米拉战役也成为亚历山大大帝一生中的巅峰之战。二、 战前措施及关键要素对比大战之初,马其顿与波斯相比较就如同小马与大象,单凭马其顿自己的力量很难与波斯抗衡,因此亚历山大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加强自己的力量。(1) 平定希腊各地叛乱,征服伊利里亚诸部落,驱逐色雷斯人,攻陷底比斯城,降服了包括雅典在内的各城邦,建立希腊城邦同盟,招募同盟军队,增强自己实力。(2) 通过伊苏斯战役俘虏的波斯帝国王族影响大流士三世的判断,使其在关键时候做出错误决定。(3) 在伊苏斯战役胜利后,并没有急着进攻巴比伦,而是继续攻占东地中海沿岸和埃及,避免腹背受敌,同时扩大自己力量,为高加米拉战役做准备。(4) 针对波斯威力巨大的卷镰战车研制出专门的破解方法,使大流士三世精心准备的进攻武器几乎无用武之地。通过这些具体措施,马其顿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削弱了波斯方的力量,在战略上拥有了主动,为最后决定性战役做好了准备。双方在高加米拉战前关键要素对比如下。(1) 参战兵力: 马其顿4.7万人,步兵4万人,骑兵7000人;波斯参战兵力按保守估计24.5万人,步兵20万人,骑兵4.5万人。波斯5倍于马其顿人,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2) 领导者: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时年26岁,16岁开始出征,20岁即位,经历多次战斗,平定希腊叛乱,意志坚定,足智多谋,极具战争天赋;波斯大流士三世,时年48岁,46岁即位,之前是享誉波斯帝国多年的勇士,即位后杀权臣巴戈阿斯,平定埃及叛乱,也绝非凡俗之辈。但亚历山大在战争战略、战术能力上无疑比大流士三世更胜一筹,更为重要的是亚历山大战略意识非常明确,就是要击败大流士三世,夺得东方的统治权。亚历山大曾告诉求和的使者,让大流士准备决战吧,因为世界容不下两个大帝。而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战役之前,对亚历山大的战略意图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幻想割地赔款和亲,最后一次的求和信中甚至称亚历山大为“陛下”!据有当时世界第一帝国之疆域,竟只求苟安于一隅,或许是一败再败,也或许贪恋至尊皇权,昔日的英雄已锐气尽失。(3) 天时: 战役爆发前11天出现了月食现象,这对双方都有较大影响。但对波斯的影响更大,因为根据波斯的经书,月食是波斯亡国的征兆。而月食的出现,对马其顿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军中的祭司声称月食是不利于敌方的征兆,才勉强平息了众人的恐慌。相对来说,马其顿此点略强于波斯。(4) 地利: 大流士无疑占据了主动,亚历山大为了彻底打败大流士,孤军深入到波斯腹地,进入大流士选定的战场,此地形更有利于波斯卷镰战车对马其顿方阵的突破。波斯据有地利。(5) 人和: 波斯在大流士三世即位前,由于内部的起义以及希波战争,国势已经转弱,心有异志的总督们控制帝国广大的区域,帝国治下的许多异族也心存异心,大流士三世为人较为仁厚,且平定了埃及叛乱,帝国一度呈现中兴的迹象。马其顿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统一希腊后,国力大增,战无不胜,在多场战役中击败人数众多的波斯军,且在伊苏斯战役中俘获大流士三世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军中士气极为高昂。人和,马其顿强于波斯。(6) 素质: 为了抵抗亚历山大,波斯在全国各省强制征兵,士兵数量庞大,但质量低劣。军队装备有200辆卷镰战车和15头战象,步兵配备重型盾牌和不到3米长长枪的阿哥斯式密集方阵。马其顿军队人数较少,但作战经验丰富,亚历山大的禁卫骑兵时为世界最强骑兵,马其顿方阵配备萨里沙长枪(7米),具有很强近战能力。由于伊苏斯战役彻底暴露了波斯步兵低劣素质,所以为了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倾尽全国之力,对其征集的大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换装并予以训练,这支大军应是波斯历年来装备最精良一支军队,但对于久经战阵的马其顿士兵来说,素质还是稍逊一筹。从要素对比来看,波斯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和地利,而马其顿在领导者、天时、人和、素质上占据上风。总体来看,虽然马其顿的力量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波斯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所以双方实力上波斯比马其顿有优势,但由于此前马其顿对波斯的连续胜利以及亚历山大战前措施得力,使得马其顿对波斯在心理上占据优势。三、 战役过程分析此战过程中,大流士的战术构想是“两翼包抄”,利用波斯绝对的人数优势,运用波斯战车和骑兵对马其顿两侧的集群攻击,如同老鹰的两只利爪抓住猎物的头尾用力撕扯,然后波斯军队全线出击,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分割包围,逐个全歼。而亚历山大的战术构想是“中央突破”,知道自己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如果与波斯军硬拼,必败无疑,波斯军队虽多,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大流士三世,波斯军队士气本来就不高,只要杀死或击溃大流士,波斯军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再战的勇气,因此只能利用自己军队在素质上的优势,寻找机会,中央突破,直插大流士的中军。亚历山大的战术构想确实要略胜一筹,只有对双方军队的优劣势了如指掌,才能发现击败大流士实是马其顿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唯一的胜机,才能创造机会、等待机会并抓住机会。而大流士的战术构想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利用两翼包抄全歼马其顿军,毕其功于一役,但他忽视了波斯军队的素质不如马其顿军,分兵两翼,等于把中路漏给了对方,实战中由于不断地分兵进攻,波斯中路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实际给了亚历山大制胜的机会,即使战争的发展按大流士所构想的一样,通过两翼包抄真的把马其顿军包围,但其漫长的包围线,以马其顿军队的素质也能轻易突破,所以大流士三世的战术构想在实战中很难实现。其实如果大流士三世改变策略,放弃全歼而集中力量击溃马其顿军主力,马其顿军由于深入波斯腹地,多半都会遭遇如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一样的惨败。亚历山大的战术构想虽好,但要获得胜利,还要先化解波斯的地利优势和人数优势,亚历山大采取了三条措施来应对: (1) 波斯的地利优势主要是通过卷镰战车来实现,亚历山大使马其顿阵线向右前方移动,逐步离开了大流士特意铲平的战场,骑兵与战车的分开使用也使战车的作用减弱,针对战车事先专门准备的破解方法使战车彻底无用武之地,地利优势不再。(2) 为了应对波斯人数的绝对优势,亚历山大摆出空心菱阵,应对两翼包抄,更具防守能力,同时一线和二线之间留有较大空间,易于变阵。用阵形弥补马其顿人少的劣势,最大限度增强防御强度,增加抵抗时间。(3) 通过左翼的部分兵力吸引拖住波斯兵力,减弱突破时的阻力,同时放弃援救大营,以节省兵力。左翼和大营实际上就是分散波斯兵力的两个饵,而大流士三世都吃了进去。通过这三条措施,极大地削弱了波斯的地利与人数优势,当其力量被极大削弱后,亚历山大通过向右路佯动,吸引波斯左路骑兵离开了原有阵地,波斯中央方阵和左翼间终于出现了一个缺口,亚历山大率等待已久的精锐兵力通过缺口攻击高加米拉战争的关键要素——大流士本人,致使其脱逃,引发波斯全军崩溃,使亚历山大战前的战术构想得到了完全实现。亚历山大在左右翼被包抄、中路被突破、大营被占领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为外界表象所动,牢牢抓住战役的关键要素不放,终于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这种对全局的把握、对战机的创造妙到颠毫,确实不愧西方第一战神的美誉。在战役中,波斯也曾经出现过胜机,马其顿中央阵地被打穿,只可惜大流士为亲情所困扰丧失了理智的判断,最精锐的禁卫骑兵不仅没有从背后包抄马其顿军,反而远离战场攻击马其顿大营,削弱了波斯战场上的有生力量,使胜利的天平又倒向了亚历山大。千古无同局,但历史的长河里总会溅起一些相似的浪花。中国垓下之战50万汉军对10万楚军,对手是巨鹿之战以6万破20万秦军、彭城之战以3万破56万汉军的军事天才项羽。韩信深知汉军虽人多,但项羽精锐神勇无敌,一定会直扑中军攻击汉军指挥系统,所以排出五座连阵,前军突前,左右方有孔熙、陈贺两军配合,而韩信的指挥部设在中军最后方,由30万大军所组成的数道铁墙保护,最后面则是刘邦所在的后军,即使项羽突破中军,韩信也能快速退入后军的阵地。战争中项羽果然率大军进行中央突破,突破速度奇快无比,汉军且战且退,汉军左右两军也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机动,其意图是为了分离楚军骑兵步兵之间的配合、牵制楚军进攻。楚军破军无数,韩信的前军几乎被打成了废渣,但项羽依然没能突入汉军指挥部。汉军中军一退再退,左右两军迂回急进,终于完成了左右夹击之势。随即开始对楚军后方进行侧翼的进攻,以紧密的阵形两面压来,迅速合围了落在后面的楚军步兵。项羽不得已,只好回师救援步兵,突围而去。此战汉军虽然伤亡十几万,楚军只阵亡四万,被俘两万,付出了远高于楚军的代价,但项羽只剩四万残军,再也无力与刘邦争夺天下,汉军赢得了决定性的战略胜利,昔日的西楚霸王已经穷途末路、四面楚歌。同样是五比一,守方一个不断分兵、一个屯重兵于中路且不断后退加厚中路防守;攻方也有很大不同,一个不断削弱对方力量等待机会果断出击,一个开始就猛冲猛打,高下之分,判若云泥。四、 战役及对应营销战关键要素分析亚历山大能在高加米拉战役以弱胜强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九条。(1) 组建希腊城邦同盟,招募同盟军队,增强实力。(2) 通过俘虏的波斯帝国王族影响大流士三世的判断。(3) 攻占东地中海沿岸和埃及,避免腹背受敌。(4) 马其顿军队相比于波斯军队其军事素质、取胜信心更强。(5) 研究出卷镰战车的破解方法。(6) 部署空心菱阵,应对两翼包抄,更具防守能力,同时一线和二线之间留有较大空间,易于变阵。(7) 通过左翼吸引波斯兵力,放弃援救大营,等待制胜机会。(8) 攻击波斯在高加米拉战役的关键弱点——大流士本人,致使其脱逃,引发波斯全军崩溃。(9) 放弃追击大流士,回援右翼,保留有生力量。此9条,缺少了任意一条亚历山大都将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失败,所以可以称之为关键要素。前5条是战前要素,后4条是战时要素,其中第(8)条是以弱胜强的关键制胜要素,前(7)条都是为第(8)条实施做的准备,尽可能地削弱对手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力量,第(9)条则是保存实力、保护胜利果实的措施。与高加米拉战役对应的以弱胜强营销战的关键要素如下。(1) 整合渠道,吸引经销商,制定激励政策。(2) 市场调查、分析寻找目标用户群及目标用户群的消费偏好,寻找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影响目标客户群。(3) 避免过早决战,通过进攻一些市场区域进行测试、成长,以增加自己的实力。(4) 锻炼营销队伍、建立良好的成长机制,促进营销队伍能力快速增长。(5) 研发具有独特的特性、用途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6) 储备战略预备资源,避免一次性全部投入,以应对市场变化。(7) 在营销重点明确,措施得当的情况下,集中资源等待最佳营销机会,借力造势。(8) 寻找、创造战机,集中资源在关键区域进行突破,取得突破后再按重要性逐次突破占领市场各区域。(9) 尽快在占领区域形成有效的市场壁垒,在区域内对竞争者形成竞争优势。正因为营销的本质与战争的本质是相同的,所以每一条战争的关键要素都可以在营销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要素。从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战胜大流士三世可以看出,在正面阵地进攻的营销战中,要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极为不易。要想以弱胜强,首先,要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削弱对手的力量;其次,要对营销战争有全局思维,明白轻重缓急,何处是战役重点,何处只是佯攻吸引对手火力,协调统筹地运用手中资源,等待最佳营销机会的出现;再次,当机会出现时,要集中资源迅速在关键区域取得突破;最后,在战役取胜后要快速建立市场壁垒,巩固胜利成果。在这四条中,第二条最为关键也最难做到,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四面压迫,要冷静分析当前形势,找到对手弱点,并通过措施分散对手的力量使其露出破绽,同时还要支撑自己的阵线等到竞争的转折点出现,能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这也就是翁同龢所说的“每临大事有静气”,即使是亚历山大这样卓越的军事天才,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战胜大流士三世也是险中求胜、危如累卵。
更多阅读
《正义之道》非常好听但是不完美,谁给@黄渤写几首好歌吧 正义之道 黄渤
黄渤过去就是唱歌跳舞出身,别人是从唱歌转行到了演员,他是从歌手转行演员的。不过黄渤虽是金马影帝,但是唱过的歌太少了,戏没少演,歌曲作品可能还没赵薇多呢。《正义之道》这歌,听着真是让人感觉一亮,没那么做作,那么有力量,没有一点港台腔
《康美之恋》高清MTV超好听,谭晶演唱 康美之恋 谭晶 下载
|字号订阅《康美之恋》是为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MTV音乐电视,由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制作,在央视《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中播出。《康美之恋》由影视明星李冰冰、任泉担纲主演,由著名作曲家王晓锋与著名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精神与特色 成佛之道mp3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精神与特色王家轩讲于庄严寺「大纽约区佛法研讨会」(2009年11月21日)前言美国佛教会,新泽西州博根郡读书会,由纽约大觉寺住持德恩法师指导,以开仁法师所编的《成佛之道·讲义》为教材,修学印顺导师所著的《成佛之道
《通信之道》在通信人家园连载,内附链接。_杨学志 樱通信为什么能连载
点击链接:《通信之道》2012年9月,我离开华为公司,标志着职业生涯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度过了十年求学生涯,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图像压缩方向。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开始
陈国坤接拍《截拳之魂》 觉得自己不像李小龙 陈国坤截拳之魂
陈国坤接拍《截拳之魂》 觉得自己不像李小龙李亦筠 (2010-10-26)(图片提供/Anthony Levi Kho·Let There Be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