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报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挂牌各项准备工作已具备9月底启动运作的基础条件,从目前确定的时间进度看,9月29日将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计划在几个月前刚一出台就引来万众瞩目,再加上中央领导人力排异议,强力推进,因此,市场赋予其过多期待,在相当程度上被视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象征和旗帜。要知道,中国经济因改革停滞过久而陷入结构性失衡之中,若无增量的改革,也就是所谓的制度红利,很难继续保持增长。因此,设立自贸区更像是本届政府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为国内外资本制造一种改革的预期,振奋国内市场因产能过剩、利润下滑、债务庞大等遭受打击的信心,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市场信心与预期。 据悉,上海自贸区总体细则将有98项政策试点。自贸区挂牌时将公布首批55项,其余43项将在年底前出台。而早前市场热传的针对某些企业15%的税收减免政策、利率自由化政策、资本开放等政策都未列入最终的自贸区总体方案。原先市场预期的重大改革均落空,因为利率自由化等政策遭到反对。 这表明自贸区最终方案仍然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不再是一个激进鲜明的“特别”方案,这是中国改革复杂环境的通常产物。根据商务部的说法,上海自贸区的试验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二是要推动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三是在创新投资管理模式方面做出探索。显然改革并不包含金融创新,或者说,万众瞩目的金融创新按下了暂停键。 至于有媒体报道称,自由贸易区将允许用户浏览Facebook 和推特等西方社交媒体网站,同时允许外国电信公司在自贸区运营。这种开放并不具有改革意义,毕竟它不会向全国推广,只是一种特例而不具有探索性质,更多的是想创造一种开放的姿态。很难想象中国政府允许自贸区内出现不受国内法规监管的网站或网络。 自贸区与城镇化是本届政府成立后想要推动的两个最重要的项目,但是,这两个政策安排都是很宏大的综合性改革,其中各自包含了很多重要子项以及阻力,比如城镇化改革需要首先进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财税体制改革,必须在具体方面的改革取得进展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城镇化改革蓝图才能最终落地。同样,自贸区试验也必须与其他具体领域的改革突进相配合。实际上,如果,利率自由化、资本开放等无法实现,自贸区试验或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在结构性危机面前,不应该单纯通过一项综合性的改革提升社会期望值,而是必须认识到蓝图背后的困难、直面关键问题,勇于推进和解决结构性问题。 中国改革停滞的原因也在于,在某些重要领域已经形成重要的利益集团,或者说这个领域绑架了整个发展模式以及执政基础,从而令改革投鼠忌器。比如土地改革会影响地方政府控制土地的能力从而削弱土地财政,比如大部分城市不愿意支付成本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比如计划生育部门以种种理由继续旧政策,比如国企改革遭到阻力,文化体制改革又不大情愿放松管制等。 政府必须有勇气打破自身利益所设置的障碍,唯此,新的试验才不会让人半信半疑。
![南沙自贸区前景 上海自贸区前景难言乐观](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8206010726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