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哪来的天才》
在许多活动中获得反馈是很容易的。幕板一旦拉开,球手就会立即知道他做得如何。在体育运动中,结果是能很快看到的;有抱负的象棋师通过研究顶尖棋手的比赛进行训练,学员自己走出一步,然后看看冠军如何走这一步,来获得反馈。不过当结果需要解释的时候,困难就出现了。你或许认为,自己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得非常完美,但是你自己的判断可信吗?或者你认为自己的面试准备工作毫无瑕疵,但是你的意见并不重要。这种情况下,只有老师、教练或导师能提供重要的反馈意见。 这是非常费神的 刻意练习首先是专注和集中,这与大多数人盲目击球或者做不经意的练习有很大区别,这是它成为“刻意”的原因。刻意练习不断寻求在动作和绩效上令人不满意的某些元素,然后尽最大努力改善它们,所以它把一个人的心智拉伸得非常厉害。 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以致似乎无人能长时间坚持下去。在这方面最持续和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一天内练习4~5小时应该是刻意练习的上限,每段练习只能持续60~90分钟。例如,在柏林研究中,那些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者每天大约练习3个半小时,分成2到3段完成。据报道,其他高水平音乐家每天练习的上限是4~5个小时,象棋冠军练习时间也通常是这么长。优秀运动员也认为,决定他们练习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专注的能力。 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是极负盛名的音乐教育家利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的学生。奥尔曾宣称,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可能弹奏,但他后来却成为柴可夫斯基的大拥护者。据说,米尔斯坦问奥尔是否他的练习时间已经足够,奥尔回答说,“用手指练习,你需要全天不停地练。用思想来练习,你可以在1个半小时内做到同样多。”

奥尔并没有补充说,思想高度集中地练习,1个半小时就足够,因为你不可能整整一天都保持高度集中练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