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陷阱一:文字花招。外系的一个同学到人才市场找工作,被一家百货公司以‘营销总监’的头衔招去。等他到单位去报到时,单位领导却派他和另一位推销员去推销电器,他还以为这是对他的锻炼,可是他干了一个多月,还是那工作,而且工资只有四百多元。他问领导,领导说他业绩只有那么多,工资就是推销产品的提成。这时他才知道所谓的‘营销总监’其实就是推销员。”阿蓝双手支在桌上说开了,“一些企业单位为了提高知名度,就玩起文字游戏,用一些头衔来修饰包装。如明明是‘保险公司’,却称作‘跨国金融公司’;明明是‘食品小店’,却号称‘国际连锁公司’。招聘员工呢,‘面点师傅’都能说成‘营养设计师’。这种作秀,总让人一时难辨,应聘后才大呼上当。” 小丫一手托腮:“碰到这种情况,最好上网查找你想应聘的相关企业的网站及网页,了解该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通过熟人和企业合作伙伴调查该企业在外界的口碑。网上查询结果有的也要慎重,有负面报道的更要放弃。要了解自己去应聘的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应聘的职位是什么,不要被众多的名称迷惑了。” 美美点点头:“破得不错,接下一招。” “陷阱二:高薪诱惑。小张看到某公司开出的薪酬很有诱惑力,‘月薪五千,提供按揭住房’,就签了合同。殊不知真的上班后,公司要么以各种理由不兑现,要么就是苛刻得很,稍有疏漏,连罚带扣,月底拿着可怜的薪水,欲哭无泪。更有一些‘皮包’公司,高薪诱惑你交押金,第二天去报到,早已人去楼空。” 刘思痛定思痛,据自己上次的经验抢先答了:“谨慎对待高薪。初入职场,没有工作经验,却拿到不寻常高工资,背后会有问题,如工种特殊、扣罚严厉、除了薪水外没有任何福利、学习培训要自己掏腰包等。高薪背后是一系列苛刻的条件,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掂量一下自己,不要被所谓的高薪诱惑。” “陷阱三:储备人员。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杳无音信。其实这类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进行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 “陷阱四:广告宣传。不少企业开始利用招聘,为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可观的招聘数量可以制造出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假借招聘之便,进行广告炒作。”
![第67节:天上不会掉馅饼(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24364310898.jpeg)
“陷阱五:廉价试用。‘试用期三个月月薪800元,转正后月薪100元,另加各类津贴。’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众多求职者。这些公司利用了试用期用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工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 “陷阱六:变相施压。一些劳动强度大、薪资较低的企业,经常会大批量地进行招聘。而且面试总是安排在上班时间,地点多为工厂或食堂。目的显而易见:用大规模招聘向在职员工施压———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着呢!” 美美一口气列出了许多,“骗子花样太多,就不一一破招了,小丫来个总结吧。面对越来越多的招聘陷阱,如何预防呢?” 小丫想了想,缓缓道来:“第一,要明确划定硬件要求。在自己心目中为招聘公司确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如大中企业是否有自己的办公楼和厂房,是否有自己的网站,招聘是否正规化,招聘地点是否在公司,公司是否有保安等。小公司是否有自己的办公地点,面试地点是否借来的,面试时间是否定在正式上班时间,联系方式是否只有手机一种,是否要交各种费用。如果有一两点你怀疑的,那么你就要小心。 第二,运用各种途径调查。可以把自己心仪的公司列出来,一有空就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各公司的发展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人才观等,看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合该企业。还要随时关注各公司的发展动态,必要时到市场上了解各公司产品销售情况。或者通过熟人到应聘单位去参观,向已经进公司的熟人打听,这样对公司的业务等就有了很多了解。对任何公司,都不要被优厚的条件吸引,不要操之过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认真考虑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是否有利。因为没有调查就无法识别招聘陷阱。 第三,签订合同要慎重。大公司一般早拟好合同等你签订,但千万不要以为是大公司,就不看合同内容,要特别注意的是霸王条款。如对于婚假、产假、病假和业务进修培训等,有的规定就很不合理。如果签合同时没有注意,伤害到你的利益时才感到后悔就晚了。不适合自己就要果断拒绝。如是小公司更要把合同句句看明白,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一定要问明白。要写清楚试用期的期限和合同期限。最好咨询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就业指导人士,在没有把握之前不要轻易签工作合同。” “恭喜你具备了识别和预防招聘陷阱的慧眼,这是你的奖杯。”阿蓝搞笑地捧出一只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