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次贷危机经过发酵膨胀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也感受到了刺骨寒冷。因为出口萎缩直接撞击了中国经济的软肋,内需不足、出口受阻大大的恶化了中国的就业形势。甚至可以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首要问题。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之所以对中国就业问题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问题有关:
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不均衡的。近几年来,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消费不足,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性很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大量外向型企业在瑟瑟寒风中破产,导致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推动了产业升级转型步伐的加快,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时间内国内将逐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依赖,这也将导致传统经济模式的就业空间萎缩。这次经济严冬中,珠三角、长三角很多企业倒闭,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转移过程中,大批实力相对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成百上千家企业被迫转移,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量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就业机会。而这种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工人失业面,在此后的三到五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三、中国企业经营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尤其是企业税负、社会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民众的创业热情也还没有得到全面释放。而去年政府出台的《劳动法》进一步恶化了创业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民营企业还不能完全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台比武。从当前获得的数据来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固然失业人数不多,但是吸纳就业人员也非常有限。
综上分析: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体力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至于外资和国有企业,并不能最终实现该问题的解决。因此,如何进一步获得人口红利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角度来分析,供过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低端劳动力过剩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主要问题。如果把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级专业劳动力市场、熟练技术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三类,那么前两类在中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第三类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与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低有很大关系。据社科院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0%左右,农村的这一比重更高达90%以上。劳动力素质低,限制了就业机会的获得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由于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教育与培训,导致中国隐藏的庞大人口红利无法得以“套现”。这势必带来“国未富,民先老”在未来二十年的出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承担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投入还非常低,教育结构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依旧严重。在教育投入极低情况下,过分忽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偏重高学历教育,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与大学生就业困难“相得益彰”。由于教育体制问题,高校关起门来办学,其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把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实现人在市场中的价值。
当然,人口红利需要通过充分的就业才能实现。在大国产业转型尤其是当前时刻,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必须政府、企业及个人进行总动员,否则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我曾看到一个消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出席论坛时表示,中国政府通过4万亿的投资来拉动就业。如此巨额投资势必极大的促进各项基础建设并带来人员需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单纯这些投资带来的人员就业还远远不够。政府通过加大投资等手段,确实可以在局部范围内拉动就业,但是这远非治本之策,只有加大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才具有根本意义。
为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政府降低税负,给困境中的企业以真正的帮助。中国政府投资4万亿,但是真正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中小企业能获得多少?与其如此,不如政府降低税负对企业更实惠。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就曾经多次指出:“中国的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在全世界相对程度而论,如果不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位。中国的企业平均税负是多少?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家认为我们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左右。”这么高的税负是极其不利于企业创办和发展的。
另外,政府还应该制定增加就业岗位的专项计划 ,扶持中小企业制造就业岗位,征收促进就业税,用于补贴就业,并为特别困难的行业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政府应该不遗余力的启动对知识层次较低的公民的培训工作,通过发放培训券等形式,让民众能够掌握本领,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把人口红利价值最大化。
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众多的企业能够在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承担相关责任。国家强大的背后是企业力量的强大,而企业力量强大的背后则是企业家与具有职业精神员工队伍的壮大!据我所知,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企业比如松下,都把培养人才当成自己的任务。哪怕培养的人才不会留在自己企业,他们也心甘情愿。他们甚至认为帮助有就业能力的人就业是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在经济环境恶化的今天,企业大有必要扎实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工作,帮助人才获得成长,这是实现企业、员工与社会共赢的有效途径。
在政府和企业都付诸努力的同时,作为就业者,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让自己从容接受市场的挑选并获得自我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