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加上一种食品,组成一个词,完成能够成为一个知名品牌。这个品牌至少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这个品牌通过商业运作在全国各地进行传播,人们在消费这种食品时,或者谈论这种食品时,能够使这座城市被不断提起。同时,这个包含着城市名称的品牌标识也会出现在全国各地,这都直接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给这座城市带来影响力,也就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这种食品进行延伸,开发,可直接形成或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甚至还能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数不胜数。比如,包括笔者在内,很多读者没有去过兰州,对兰州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没有听说过兰州拉面,没吃过兰州拉面的读者,我觉得应该是少之又少的。甚至还有些人,是先知道兰州拉面,后知道兰州城的。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一般都能够看到兰州拉面馆。据估计,兰州拉面在全国总店数至少有数万家,年收入达几十亿元人民币。仅在兰州一市,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3700家,至少有2万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每年创造的产值近7亿元。
除此之外,1979年,兰州就有第一批19名拉面师首次迈出国门,到日本、美国“献艺”。截至2005年2月,兰州民间已累计向韩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沙特、伊朗、菲律宾、马来西亚、英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荷兰、加拿大、丹麦、法国、土耳其、埃及、瑞士、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等国输出了2690多名牛肉面拉面师。
毫无疑问,兰州由于拉面的存在,无论是在城市发展、对外交流、企业成长、劳动就业、税收收入,还是知名度上,都是获益非浅的。然而,兰州拉面的前途是不是一片光明呢?并非如此。
首先,是称“兰州拉面”,还是称“兰州牛肉面”更准确呢?在这个问题上,兰州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意见并不一致。而在“官方”,中华烹饪学会小吃分会,又有另外一个名字—“清汤牛肉面”。其次,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和认证,在外地,经常出现“正宗兰州拉面”和“正宗兰州牛肉面”的字号,李逵李鬼不分。第三,随着一些品牌拉面馆的兴起,如“马兰拉面”、“马华拉面”,兰州也会面临着越来越淡出人们视野的潜在风险。而就在最近,“兰州拉面”的通用网址被四川一家联通广告公司抢注。
问题还不只是这些。为降低成本,有相当多数的兰州拉面馆,使用猪骨头作汤来代替牛肉汤,这使兰州拉面的质量和口碑大受影响。
兰州拉面能不能成为一个受到法律保护的,有品质和技术含量的,能持续传播,并成长为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品牌?小小的一碗面价格一般在5元左右,能不能做成在全世界销售,形成百亿元规模的产业?兰州能不能由此继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城市带来更快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呢?
完全有可能。
这碗面也完全应该端到兰州城市管理者的会议桌上。就在笔者写这文章的时候,发现兰州牛肉面协会正在申请注册“兰州拉面”集体商标。
本文不是具体分析兰州与兰州牛肉拉面的案例。而且说明,一种食品,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的文化,一个城市的资源,甚至一个城市的重要经济组成。忽视可能逐渐导致消亡,而重视可能会发现一座金山。
1999年,兰州牛肉面曾经与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被确定为我国三大中式快餐推广品种。然而,时至今日,只有兰州拉面风行全国,而全聚德和狗不理则全国拓展乏力。这也提醒了一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什么只有这三种产品入选?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成都小吃、重庆火锅、哈尔滨红肠、武汉鸭脖子、桂林米粉、扬州炒饭、大同刀削面等等,不胜枚举。笔者看到连战之子连胜文与蔡依珊的订婚宴上,还有两道菜是地名+食品名:绍兴醉鸡、无锡脆鳝。
也许有些市长抱怨地区自然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特吃”。这也没有什么关系,“拿来主义”嘛。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自引进发展虹鳟鱼、鲟鱼产业以来,目前冷水鱼养殖水面达560多亩,年养殖产量280万公斤,年养殖、加工、垂钓、餐饮等综合产值超过2亿元。
利用食品做文章,打造城市新形象,这不是一件新鲜事。然而,怎么做,做好做不好,就看城市管理者的眼光和口味了。笔者经常在一些地区的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码头等,看到出售昂贵的、质量不保的当地食品,我觉得当地领导有必要去过问一下。如果是我,我一定努力让每一个来访的人都提满了我所在城市的食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