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比中国同样的产品还便宜。这种情况在日本也有发生。在北京华堂售价140元人民币的衣服,同样产品在日本不到70元人民币。
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包括了从中国运往国外的物流费用、国外的人工费用和国外企业的利润。以美国人的收入,来购买低于中国本土市场价格的产品,美国的国内消费自然比较旺盛。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消费率明显偏低,从2003年降至55.4%以后一直走低,至2007年降至36%左右,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消费率从2000年至今,一直维持在77%上下。
中国消费市场则刚启动,未来潜力巨大。虽然政府一再想刺激内需,但收益并不明显。以中国人的收入,来消费高于美国物价的商品,市场自然难以启动。
而最近我国推出的家电补贴、汽车补贴,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汽车销售创历史最好水平。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中国的国内市场消费相信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换句话说,就是找出来中国同等产品高于美国市场、日本市场价格的原因,采取措施大幅度降低中国的物价水平。
个人建议:
一是降低物流费用,对于物流企业,在汽油费用上可采取批发的方式降价,过路过桥费也相应减免。对于实际发生的过路过桥费,在年底可以给予补贴。包括在税收上也考虑给予优惠。我国近几年大力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相信物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如果今后继续采取高收费的方式,直接影响物流成本,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大力扶持商贸流通企业。中国目前市场上的外资零售企业攻城掠地,而本土的零售企业未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中国应该鼓励发展零售业。
通过给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减税措施,可以刺激消费,鼓励市场交易,政府可通过生产厂商增加财政收入,并不会损失。
总之,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缩短商品到消费者的距离和成本。居民完全有必要购买低于美国市场价格的同类商品,从而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