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油脂生产企业能够承担起他们社会责任来解决大豆产业的经济安全问题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国内的油脂生产企业的构成比较复杂,有外资的、民营的、国有的。不论哪个企业如果采用国产大豆作为原料,那么他在竞争上就会首先处于劣势。油脂的生产不像石油产业,国家处于垄断和控制地位,国家可以对企业进行补贴,油脂产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化比较彻底的行业,依靠补贴的手段来鼓励油脂生产企业购买国产大豆是不可行的。 其次,国内的油脂生产企业面临比较严峻的竞争压力。根据第一财经的《早市导航》新闻的报到,国内油脂生产企业也是被逼不得已才使用进口大豆的: 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九三集团全面停产,这让总经理田仁礼大为光火,向本报记者澄清只是加工国产大豆的黑龙江5座工厂停工,加工进口大豆的沿海3座工厂仍然正常经营,4个月后,折磨九三集团的国产大豆加工亏损的问题并没有多少变化。

据黑龙江东源油厂总经理聂孝军测算,目前进口大豆的成本价格在每吨3500元左右,在南方沿海地区按照豆油每吨7300元、豆粕每吨3100元计算,企业加工每吨进口大豆的利润约为200元。而在目前的豆油、豆粕价格水平下,黑龙江油厂使用国产大豆只能保本。由于加工进口大豆仍有利润可赚,九三集团加大进口量也就可以理解。 去年10月国家在东北启动大豆国家收储以后,每斤1.85元的收储价格使中国大豆价格远远高出国际市场的平均水平,成为市场上的“价格高地”,进口转基因大豆趁势蜂拥而入。黑龙江一些使用国产大豆的油厂试图购买进口大豆以避免停产噩运,但是由于种种限制,该项交易胎死腹中。 进口大豆虽然没有进入中国大豆的最后堡垒黑龙江,但是用进口大豆加工而成的豆粕与豆油却在黑龙江市场上大肆攻城略地。 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总经理刘玉霖说,今年春节前后,进口豆粕制成的豆粕倒灌进入黑龙江市场,这些豆粕从秦皇岛或大连发出,加上路费,还是比黑龙江当地的豆粕便宜。 海关总署上述报告显示,转基因大豆产品在黑龙江省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其中豆油占黑龙江市场份额的80%,国产豆油只有20%,豆粕市场90%左右是转基因豆粕,与2008年年初非转基因产品占大部分的形势相比刚好相反。 从上述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油脂生产企业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