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过去对老师的尊重程度可以和父母相提并论,“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所以有“师父”这样的称呼。
古人对老师的尊重,可能和教育方式有关系。过去中国人上私塾,一生所学几乎都在私塾里,即使换老师,数量也非常少。今天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路图书,短短十几年,授过课的老师虽不满百,但也有数十人,单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没有过去大。从整个教育过程看,过去的教育方式是一个老师全程教育,学生学习好坏直接和某个老师紧密相关,老师好象是艺术家,学生好象是老师所做的艺术品;今天的教育方式是多个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好象流水线作业一样,每个老师都按照大纲的要求教授学生,不同老师教授水平有差异,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没有过去教育方式影响大,今天的学生好象是工业品,学生之间差异不大。
在新的教育方式下,有的老师上了一学期课,连班里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只认识部分学生,师生之间互动非常少,双方都是各自生命中一个匆匆过客,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职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关系不可能象古人那样亲密。
由于教育方式根本性变革,单个老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单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小。虽然过去老师也收钱教学,学费称为束脩;今天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非常多,学校里也养了一批老师教授学生,甚至有的中小学老师通过给学生课外补课的方式额外赚取收入,师生关系更多体现为经济关系。在激烈竞争压力下,有些民办学校甚至提出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过去高高在上的老师也成为服务者,这种服务和饭店、银行的服务本质区别在那里,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如何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未来的老师到底该如何当?
在服务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主客易位,过去学生听老师课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听课,对学生来说老师传道向皇上赏赐一样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老师要重点考虑学生如何能听进去,学生如何能更好理解,课堂不再是乏味的单方宣贯,而是要充满乐趣的教育过程。从师生关系来看,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多像是朋友、合作伙伴。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培训市场上基本已经实现,但是在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这种理念还是会受到抵制的,老师们还不愿意从神坛上走下来,不过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