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学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只是完成了市场经济的启蒙和启动,民族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10~20年将会涌现出一批百亿,乃至千亿级的白酒企业。 诚如斯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启蒙和启动,老名酒复兴、区域强势品牌崛起、价位持续升级等一系列“中国好声音”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郎酒”、“汾酒”等企业先后“破百”,“白酒百亿俱乐部”诞生,无形中“百亿”成了白酒第一阵营的标尺。 于是,诸多企业开始用百亿标尺丈量自身的发展速度,“稻花香”、“古井贡”、“剑南春”、“迎驾贡”、“杜康”、“西凤”、“董酒”、“白云边”等企业纷纷高调喊出了百亿目标,就连诸多销售额不及10个亿的企业也做起了“百亿梦”。至此,整个产业以百亿标尺为指挥棒奏响了发展的最强音。 从企业成长角度看,“百亿”是一个战略概念,是量变和质变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承载着白酒的未来与希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百亿”是个一经跨过身份门槛就意味着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拥有席位的地位象征,而这一席位对于壮大民族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未来是一个大数字时代,企业缺乏规模将失去核心竞争力,而且经济全球一体化需要规模型企业支撑,“百亿”是一个硬指标;从业绩角度看,“破百”还是企业十分关键的阶段目标与阶段性成果,是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要求。 但就在整个行业为“百亿”沸腾时,全球经济变革,中国政府换届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给白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宏观经济的减速收缩期尚未结束;政策上对“三公消费”进行了严厉限制;“塑化剂风波”揭破了行业源头质量管控的混乱;高端白酒终端价格直线下降;“旺季不旺”的境况遍布整个行业…… 这一切使得白酒前行的脚步放缓了,整个行业开始审视与思辨:白酒连续几年的“狂欢”要终结了吗?诸多企业高调喊出的“百亿”口号是战略失误吗?拥有“百亿”梦想的企业还能圆梦吗?“百亿俱乐部”成员会缩水吗?白酒“百亿分水岭”的出现预示着什么?“百亿标杆”又当如何体现和肩负产业前行的责任?白酒在“中国梦”新时代大背景下又将怎样实现民族产业的梦想? 带着这些追问,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全方位视野的扫描,开始对“白酒百亿”进行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