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绩效的管理是最日常、最重要的管理行为,绩效既然作为一种对他人的期望,必然是涉及到制定者和接受者这两者共同的参与和互动。期望是否能够实现,既取决于该期望是否能够实现,也涉及到用以实现该期望的能力高低,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支持程度等等。在整个绩效实现的过程中,决定性的因素,往往在于绩效期望的定义准确与否,这种定义,既可以是一些可以被接受的最低标准,也可以是所期望的工作表现目标。绩效的标准,可以通过过往的经验、历史数据或管理者期望来定义,这些标准,必然是有证据支持可以实现的。而工作表现的目标,则跟多与接受绩效期望的个人能力状况有关,因此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而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由直接上级和下属单独制定。单独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可实现性,每个个体的工作经验、动机、知识、能力发展的状态各不相同,根据个人现实来定义期望、分配资源、给予支持,才会最大程度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这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然而很多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个环节,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者无法为下属制定清晰的目标,或者难以与下属有效地进行沟通进而达成共识。也许很多管理者并不认为自己没有给予下属清晰的目标,但是他所言的“清晰”,在领受任务的下级看来,却是如此的摸不着头脑,几乎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存在着向旁支末节延伸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该下级是个极其负责或善于沟通的人,同时上级也并非跋扈专横、缺乏耐心的形式风格,那么通过不断地沟通、修正,目标还有回到正轨、逐渐厘清的可能;而假如不具备以上的条件,那么事情就只能向期望之外的方向去发展。还有很多管理者,其实在心里,对期望的工作目标,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义和要求,但就是无法与下级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或者不耐烦这样去做,认为下级天然地应该领会、觉悟,否则就是不具备胜任能力。人与人对于同一事情,从来不可能具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尤其身陷其中的人,和置身局外的人,其感受和利益决定了分歧是必然存在的事实。沟通是为了达成一致,对于结果缺乏整体性的一致看法,肯定不会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大家对于成果的想像不同,实际上这才是对于时间、资源和劳动的最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