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四月初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西方企业面临收入下降而节衣缩食时,相当一部分企业却在不断加大其研发的投入,因为他们坚信这会是其未来扭转局面的有利工具。这次的调查涉及了美国28个研发费用庞大的企业,2008年第四季度起运营收入平均同比下降了7.7%,但其研发资金投入却只下降0.7%。研发是企业增长的关键引擎之一,相对于其他差异化的策略,研发更加能够让企业获得对手无法模拟的竞争优势,不仅包括通过研发所获得的专利、知识、工具、人员、专利和产品等,还包括其在学习曲线上的位置,这个位置只有通过不断地投资和持之以恒地坚持才可能得到。对产业链中高利润环节点控制不是一句空话,这种控制权需要实力,而这种实力除了日积月累地建设之外,别无其他方法可以获得,这是有远见的企业和短视企业最根本的区别。
08年研发投入最大的应当是微软,其投入金额为22.9亿美元,即使从历史上来看,即便在2001年后科技股泡沫期间,微软研发投入占运营收入的比例也在约17.6%的水平。而AMD08年四季度研发投入则占其运营收入的40%。一向以产品创新而著称的康宁,则早在08年夏季就启动了名为“防御圈”的策略以低档经济下滑的影响,该策略仍然坚定地以维持既有的研发水平,尽管四季度其销售收入下降约30%,裁员3500人,但是对于研发的投资却没有丝毫的减少。对于这些西方企业来说,坚持这样的做法一则来自于其既有的信念和战略,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历史的经验。萧条的时期固然需要抱持“过冬”的态度,但是绝对不应当成为“冬眠”,假如在这个阶段不抓紧时间甩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而是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选择观望或者仅仅被动地关注眼前的成本,那么在接下来景气复苏的时候,无非又陷入同质竞争的泥泞中。苹果电脑在1999-2002年期间,营业收入下滑6%,而研发投入却上升42%,假如它采用与其他电脑公司相同的策略来度过危机的话,那么现在苹果也许不可能会存在,我们也就不可能会用上IPOD、IPhone这样富有创意的产品,ITune Store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规则。急功近利无法得到丰厚的果实,盲目跟随他人的脚步也同样注定失败,只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持续不断的投入研发和创新,才真正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