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测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测评这需要掌握系统的测评方法和工具,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这样才能对人的测评更加准确。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很多识人的经验,并提炼成为一系列极具价值的人员测评方法和工具,对于我们现在做人员测评仍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对于现代人力资源所强调的“人岗匹配”原则,古人使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良驹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也就是说,最优秀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要想选择最适合的人才,还要根据使命的要求,对人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而判断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对于人员的测评,古人更是总结了很多经验的理论。《尚书˙尧典》记载了唐尧对舜禹的数年的测试与考察,这可能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实习期测验”了,因为其测验的目标岗位不是别的,而是最高的权力宝座。《礼记》中记载,在我国周代就已经采用“试射”的方式选拔文武官员,就是一种特殊能力的单项测试,并拿最优秀的射手的平均成绩作为及格标准,这是采用了“参照效标”的记分法。自唐代到清末,延续了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可说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人才测评。科举过程中,要经过乡试、殿试的环节,接受笔试、面试、策论问答的测评方式,最后,还要接受皇帝的当面测评,体现了一种多维度的综合测评思想。此外,孔子的“听观法”、庄子的“九征”法、鬼谷子的“揣情术”、荀子的试观知人法、《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王充的“以言观心”法、诸葛亮“知人七法”、魏征的“六观”法、李翱的“相人之术”等,都体现了面试、观察、问答、心理测验、气质评价、情景模拟等测评方法和思想。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特定情景,诱导出所要观察的行为品质。例如,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实,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设计不同的情景和测评内容,多角度地观察一个的各方面素质,包括价值观(志向)、品质(廉洁、诚信)、素质(胆魄、自控力)、能力(才学、应变能力)等,这样,才能综合地判断一个人。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古人的上述思想里汲取宝贵的人才测评思想精华:1、人岗匹配是用人的关键;2、通过多方面的测评角度,采用多种测评手段,将人放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才能观察出一个人的真实本质;3、测评手段越接近于真实情景,测评的效度和信度越高;4、测评应综合观察、问答、心理探视、气质评价、经验分析等手段,才能避免单一测评手段带来的测评失误的风险;5、测评需要经验和直觉,这是任何高明的测评工具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测评过程中,需要该领域专家的参与和经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