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公司营销中心委托写一篇点评,题目是“职场中一定要八面玲珑吗”。大意是: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人步步高升,厚诚寡言、埋头苦干的人却原地踏步,这样是不是不公平?
这让我想起了春节期间的研究生同学聚会,毕业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大家在职业发展上的区别基本上凸现出来。有两位老兄难以掩饰自己的愤世嫉俗,埋怨单位没有人情味、领导品行太差、人际关系太复杂,办公室里大家极尽拍马溜须之能事,各显勾心斗角之神通,在这个情感淡漠、道德沦丧的角斗场,我们这些善良的人只能观望,到头来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着说着,还排上比、押上韵了!这番话令我印象深刻,在企业里做咨询时,经常看到初入职场的年轻白领们有这样的困惑。这两天我想了一想,还是就这个问题谈谈认识吧。 首先纠正一下我一开始提到的这个问题,它似乎将灵活做人的艺术和踏实做事的品质对立了起来,其实两者并没有必然矛盾。譬如说,跟上司搞好关系本身并没有错,任何人要开展工作,都必须得到上司的支持,这是组织的规则,也是职业的伦理。如果将别人的进步和自己的失意过多地归因于“领导关系处理”上,可能是有些偏颇的。 这里讲三个概念,也是职业行为的三个不同层面。 一、职业定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职业迷惑的根本问题来自于职业定位是否正确,也就是说,选择当前的企业对您来说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选择当前这个岗位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您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职业倾向、素质特征、能力及专业等,来判断自己适合在什么组织里发展、适合做什么种类的工作,然后,再做出决定。是需要调换岗位、调换部门,甚至是要重新选择公司?如果都没有,那就是接下来的另外一个问题:不能改变环境就去适应它,前提是要改变自己。
二、职业人格:塑造自己,去适应环境
上面我提到的两位仁兄的核心问题是尚未形成成熟的职业人格,以狭窄的本我人格去应对职场的变幻,以一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竞争的规则。 本我人格是真实的自我,而职业人格是角色化、职业化的素质特征和行为方式,是工作中的观念准则、基本素养、人际交往方式、行为风格等。本我人格影响职业人格,但它很难改变,更多地是幼年教育决定的;而后者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逐步改变的。 成熟的职业人格有如下特征:尊重组织规则,从组织的角度衡量问题;体察别人的感受,注重人际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和沟通力,易于获得别人的支持,在组织内建立属于自己的非职务影响力;客观认识自己,自我意象清晰,并有自信的职业姿态。 通俗地说,走向职场后,人需要完成从“学业”向“职业”的转换,逐步消除学生时代不稳定、未成型的幻想人格(即通俗所讲的“学生气”),塑造自己理性的职业人格。三、职业心态:调整心态,让自己平衡
很多朋友没有良好的职业心态,偏于自闭而又临渊羡鱼,不愿改变自己,但又急于建功立业,看到别人的进步就越发郁闷,甚至出现了抱怨、愤懑的消极情绪。 我们需要调整心态,积极“入世”而又在内心独善其身,这叫不为积习所累,不为浮华所惑。保持平常心,不拿别人(的成功)折磨自己,也不拿自己(的标准)折磨别人,真正地做到庄子所讲的“游心于物”,积极应对工作中的人和事,但仍保持内心的淡定和平衡。以上三点归纳成一句话:不能看到希望,就改变环境;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自己,就改变心态。
要是总结成一句话,那就如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