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事大多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不少事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规律,比如人的婚姻和职业。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细细思量,人生在世,许多事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重境界,诸如工作、婚姻等等。
![相似的三重境界:婚姻与工作](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0209741346.jpeg)
最近,看到心里咨询专业人士王波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第二重境界是“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第三重境界是“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她)的背景结婚”。处在第一重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对稳固;处在第二重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较稳固;处在第三重境界的夫妻,很少见到有离婚的。那些本来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几年后莫名其妙地离婚了,十有八九是拒不进入第二境界的结果。 在爱情的世界里,许多人往往误解婚姻就是找到一位异性,而忽略了还要同时接受另一方自身的追求,以及其身后的背景。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了不少破碎的婚姻。在婚姻关系中,女人希望男人能扮演四种不同的角色——英雄、朋友、玩伴及情人。男人也一样,希望女人扮演——情人、粉丝、母亲及朋友。 通常,当一对恋人进入婚姻这杯不温不火的水之后,缺点和不足会像细菌一样重新回来。这时你必须跨入婚姻的第二境界,和他(她)的习惯结婚,接纳和包容他(她)的缺点和不足,否则,婚姻就会因根系过浅而萎缩。 既便如此,婚姻的温馨并不能代表婚姻的稳固,稳固的婚姻还需要第三次升华,那就是与对方的各类亲情结婚。也就是说,把你对他(她)一人的爱扩展到他(她)的父母和亲友。并且在这种爱中,对婚姻有了智慧的领悟。这就是:你的另一半不单单属于你,他(她)还属于他(她)的父母和朋友,甚至还属于他(她)自己。婚姻一旦进入这种境界,便进入了禅定的状态,想分开都非常难。 其实,婚姻也罢、工作也罢,人生之事好像都要经过这三重境界。就拿工作来说,其第一重境界就是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你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素质,能取得成绩,获取相应的报酬,这应该是人与这份工作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就像婚姻的第一重境界是结婚一样,要接纳另一半确定夫妻关系;光有这远远不够,选择工作的人还需要融合到工作的环境中、融合到办事风格行为特征中去,也就是企业的处事习惯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能在这样的处事习惯办事风格中长期下去而且不必过分压抑自己,就像婚姻的第二重境界需要接受包容对方的习惯;到了第二重境界,工作容易出成绩,自己比较有成就感,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确认企业的文化氛围十分适合自己,就像婚姻的第三重境界接受对方的背景。 如果人生的婚姻、工作都能如愿达到三重境界,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