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辉瑞制药宣布将通过现金和股票收购惠氏,交易总价将达到680亿美。两间公司期望在2009年第3季度到第4季度完成交易。收购完成后辉瑞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两间公司合并的第三年后,新公司将在销售、信息和行政职能、研发等费用节省40亿美元。根据IMS的数据显示,合并后新公司在全球各区域的市场份额分别是:美国12%,欧洲10%,亚洲(日本除外)7%,日本6%,拉丁美洲6%。这是医药行业自2000年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发生在经济寒冬的今天,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多、小、散、乱"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显著特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化企业数量少,市场集中度低。如何过冬?如何做迎接春天的准备?成为摆在医药行业企业家面前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医药企业挣扎在1-3亿的规模,大部分依靠1-2个过亿的产品艰难的生存,企业很难培育出新的增长点,新产品开发步履艰难。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或将成为企业抵御严寒迎接春天的选择之一。
首先,这样的方式利于企业整合资源。如太极集团,前身涪陵制药厂在1985年还是工资都发不出即将倒闭的企业,就是24年后的今天却成为中国三大制药企业之一;资产160亿元;拥有三家上市公司;9家制药厂;20多家商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亿,成为国内医药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可见医药企业能够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掌握药品加工生产、渠道流通、终端销售三个核心环节,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
其次,企业借助收购和并购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如南京医药,2002年收购同春医药、合肥天润、合肥天星、南通健桥医药、仪征医药;04年收购淮安天颐医药;05年收购天天药业;07年收购徐州医药;销售收入从01年的10亿增长到目前超过70亿,成为华东地区的主要药品供应商。显然,南京医药借助收购、并购方式弥补销售薄弱区域通路覆盖力量,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再次,企业通过收购并购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获利能力。如成立于2003年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大型医药集团性企业,在03年完成了国控北京、广州公司的整合后,04年开始又陆续整合了国控沈阳、天津、上海、湖北,并收购了一致药业、湖北新龙等公司,销售收入从50亿增加到近200亿,净利润从0.6亿增长到近1.8亿。国药控股通过并购收购实现了网络扩展,成为全国型经销商。
从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效益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利润水平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又逢全球的经济寒冬,新医改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些因素决定了医药企业间的并购将成为09年医药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