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竞争时,往往会出现大公司被小公司超越的现象,新锐的力量就像春天的杨树一样生机勃勃,而僵化的大公司就像患病的大树一样慢慢枯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历史上的案例告诉我们,原因主要在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待人。
三国时期的公元200年,发生了一场扭转全国争霸格局的战役----官渡之战。在此战之前,曹操的力量只能算是群雄之一。此战之后,曹操成为霸主、统一天下的格局已势不可挡。
是什么力量使得曹操在这次关键的战役中获胜?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战役之前对战局也很担忧,“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的回书总结了曹操与袁绍的四胜四败。
《三国志》记载如下:
彧曰:“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①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②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③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④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荀彧的四胜四败精辟地总结了团队的力量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管理,其中人才又是关键,占到①③④三个方面。
① 如何选人的问题。经常有企业家问我有德无才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怎么使用。曹操一生在选人问题上是态度鲜明的,他在63岁(217年)时颁发的《举贤勿拘品行令》要求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③ 如何用人的问题。这关键是制度和法规的执行问题。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家都会潜意识的认为制度和法规是约束别人的,而不是约束自己的。曹操在这方面是“法令既明,赏罚必行”。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而且曹操赏赐人是不吝惜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如何拉拢关羽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④ 如何待人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说“以诚待人”“从生意伙伴到事业伙伴”,这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有几分是从心底 出发的,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曹操手下有诸多吸纳自其他诸侯的人才,例如荀彧和郭嘉就都在袁绍处待过后主动转投曹操,可见曹操的“推诚心不为虚美”名不虚传。曹操的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待人是很值得企业家推敲、反思、学习的。
【小档案】
三国演义中,关于官渡之前曹操和袁绍的比较,《三国演义》中还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今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也:
① 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② 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③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也;④ 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⑤ 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⑥ 袁绍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⑦ 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⑧ 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⑨ 袁绍是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⑩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主公有此十胜,于以败袁绍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