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河北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聊起公司管控,偶有心得,和大家共享。
当时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可以让老板放心、放手的组织和制度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经过讨论,认为这个系统包括四个部分:健全的监控机制有能力且可信任的总经理一支有能力有士气的骨干队伍规范的制度和流程 如果这四个部分都比较健全,老板可以逐步通过把握关键环节,比如业务和财务关键环节的控制、关键人员的奖惩和晋升,让这一系统逐渐完善,从而放心、放手。但在这个体系的建设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误区,比如有的老板会迷信监控机制,有的老板会迷信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有的老板会迷信团队。其中对于监控机制迷信的人很多,其实在历史上也有案例可以借鉴。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特别敬业的人,建国后很多事情习惯亲力亲为,通过废除丞相的方法取消了总经理的岗位,对于官员采用一个低薪又严厉的管理手段,对于制度和流程也不信任,而对监控机制很迷信。明朝其后的皇帝也秉承这一思路,在明朝历史上先后有了四套监控班子。1、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其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是明朝最持久的监控机构。2、朱棣成立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3、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西厂。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太监汪直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4、宪宗的孙子武宗期间成立内行厂。期间太监刘瑾同时监管西厂与东厂,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 明朝三百年,这四套监控班子始终发挥着超常的影响。但相比于唐、宋、清,明朝对于朝政的控制反而是最弱的,且多次出现宦官专权的事。监控体系强大、复杂到影响正常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已非管理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