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十年来我国的电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1989年我国电子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跃居世界第五位,1999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国。2000年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1年到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9%,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在2003年我国的电子产业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进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行列,国际地位持续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1%、43%、80%和40%。 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全行业积极应对技术业务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二、行业现状特征 自从进入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业务增长趋缓,但仍旧获得了较大速度增长,整个行业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整体收入继续增长 200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47.7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70.4亿元,同比增长14.0%(见表1)。表1 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全行业增速趋缓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2007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增速出现下滑以来,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呈现放缓趋势。2008年1-10月我国电子制造业增速达14 %,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年初0.4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 特别是2008年7月份以来,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月平均增速不足10%,比上半年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增速仅为1.9%,是近两年来增速最低的月份。 从各行业看,通信、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机电行业增幅下降较大,同比分别下降2%、10.6%、5.3%和9%。3、软件业增速提高 2008年1-11月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7.3亿元,同比增长30.8%,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0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16.8个百分点,占全行业的比重为14.2%,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利税同比增长20%。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发展较好,2008年1-11月完成出口额同比增长51%。其中,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同比增长47%,占出口比重达8.9%,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嵌入式软件出口增幅下降。4、产品出口差异增大 主导产品对进出口带动作用突出。便携式电脑、手持(车载)无线电话、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显示器出口额均超过百亿美元,其中便携式电脑出口额达到6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手机出口额达到3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9%,等离子彩电、液晶彩电、液晶显示板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见表2)。
表2 2008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5、发展速度区域差异增大 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放缓,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了近3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以上;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迅猛,大部分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都超过20%;河北、江西、河南、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40%。三、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从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速度来看,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减缓,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难以实现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年均增长18%的发展目标。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确保2009年GDP增长8%的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目前制定出系列行业振兴规划,其中电子信息行业作为重要行业之一。振兴规划推出的政策主线遵循电子信息行业“十一五”规划来制定,并提前加快“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建设进程。在具体措施上主要会从提振出口和扩大国内消费着手,在行业方面,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加快拨付重大项目发展资金、加大基础研究和教育投入、加大销售补贴等;在企业方面,减免企业所得税、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促进银行向相关企业发放贷款等措施。 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为产业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避免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几年中仍会有很大的增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