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8日,世界管理咨询业巨头毕博(Bearing Point, Inc.)宣布,已按照美国《破产保护法》第十一章条款向纽约南区法庭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并将进行债务重组。虽然此次申请破产保护的资产仅限于在美国的运营部门,但其处理结果必定直接影响到毕博在全球的30余家分部数万名员工的前途和命运,拍卖业务、关闭部门、裁撤员工自然难以避免。毫无疑问,如今的毕博已经失去了耀眼的光环。 毕博曾几何时还是令竞争对手胆寒的超级跨国咨询公司,而如今却要落的如此结局! 在经济冬天,一家企业的战略收缩甚或倒闭重组,而长于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咨询公司却不能为自己出一良策自保,却是说不过去的。

毕博悲惨的命运肇始于2005年4月。 2004年开始,毕博在纯收益为负的情况下仍大量举债,以达到快速扩张的目标。其负债水平快速提高,特别是长期负债,从原先的4亿美元增至最高时的10亿美元。2005年,毕博借钱还债,举手之劳,多家金融机构组成的贷款联盟很快就将这笔钱打入毕博的户头。在它们看来,这间拥有大量政府订单、股价过百的公司绝对是优质客户,更何况这笔借贷还被赋予了债转股的选择权,让债权人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可是好景不长,金融危机爆发后,毕博的股价急速下挫。从2008年1月份的每股100多美元暴跌至今年年初的不到2美元。就在这个时候,那2亿美元的可转债即将到期。此时,精明的债权人肯定不会再做债转股的傻事,用那么一大笔钱去换一堆已为废纸的股票,因此,毕博只有按期还款一条路可走。就这样,凑不到足够现金的毕博选择了破产保护,期望以此寻求债务重组的机会。 咨询公司殚精竭虑地为企业为政府勾画着各种精巧的管理机制,自己却犯了低级的错误。难道真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语吗:医不自治?在咨询公司不断地为外界提供良策的同时,也要为自已的发展认真筹划,规避各种风险,以期长久发展。毕博的教训应该为其它大型的咨询公司所汲取,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也才会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