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嘉上的《画皮》炒得沸沸扬扬,一部被翻拍多次的经典电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看《画皮》的惊恐,现如今以恐怖见长的《画皮》转向了爱情。电影看不看在其次,却引起我重游聊斋的兴趣。利用假期,带着丫头再此来到蒲松龄的故地—-聊斋。
车停在蒲家庄外,远远的就看到村庄的牌楼,这些都是近年来配合旅游修建的。旧式的城墙,宽窄不一的斜坡村道,路旁清一色的旧式砖房,颇有些旧时北方农家村寨的味道。路边相隔不远就有些出售旧书籍、旧古董的小商贩,卖得多,却鲜有问津,最惹眼的当属那些狐狸摆件,因为这里是聊斋。
蒲松龄一生清贫,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屡应省市不第,古稀之年才补了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转而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写成了传世的文言短篇小说成就最高的《聊斋志异》。聊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或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人格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和美好理想。郭沫若先生曾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探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公“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公生前因家贫无力印成《聊斋》,后来却得多家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这些恐怕都是蒲公生前所想不到的。蒲松龄的作品涉及很广,有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在纪念馆的展示作品中,赫然发现上个世纪很受欢迎的《姊妹易嫁》、《墙头记》等也是他的作品改编而成。
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也在写作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当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窗前百年之后,他这个穷秀才飞黄腾达的梦想成为了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聊斋志异》却在世界文化史上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