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看完了热播的《李小龙传奇》,虽然电视剧与原始的素材有所偏颇,但仍然吸引我,不是单纯的看打斗,我感兴趣的是,李小龙即是一名出色的“打手”,又主修了“哲学”,他是如何用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来建立自己武学体系,如何将武学思想体系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用李小龙的话说,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
正文: 李小龙( Bruce Lee ),原名李振藩,一代武术宗师,功夫电影巨星。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将 Kung 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李小龙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偶像。他是一颗闪亮的明星,永远闪耀着光辉,为世人所景仰!李小龙,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创立了新的武学体系,截拳道的创始人——“以无法为有法,有无限为有限”的武学思想。事实上,截拳道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物相,而是抽象的哲学。截拳道是功夫的哲学,或哲学的功夫。接照字面上解释," 截"就是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拳"是指拳法或拳的风格;"道"则是基本的招术及方法。截拳道没有规范性的动作,也没有明显的动作特征。这一飞脚和神拳是截拳道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其是,是因为天下一切实用招式皆可为截拳道所用;说其不是,是因为截拳道并没有把这些招式嵌定在动作规范与行动步骤里。"是"与"不是"的原则只有一条——克敌致胜。"善用兵者隐其形",是为至理。
截拳道有三大要素:
1、效率。速战速决,最好一出手就击倒对方,不必鏖战,更忌拖泥带水。
2、直觉。一个人在实战中,不是依师傅传授之法攻闪避,而应是求生的本能在作用他的行动。有一次李小龙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直觉。他突然抽出一把雪亮的匕首刺向侧边一学生,该生赶忙闪避。李小龙拿匕首给该生看,原是锡箔纸做的。李小龙说:"这就是直觉,过去、现在谁也没这样教过他。我不用真匕首,是伯他闪避不及。“3、简朴。李小龙最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招数应简化了再简化,最好就是一拳,或一脚。返朴归真,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截拳道,无形无法、无名无典是为道。
关键思考:
1、阴阳相滋生,万物相平衡
李小龙创建截拳道,将“进攻”与“防守”视为阴阳两极。认为武术应删减不实用的招数,还原到搏击的本质。他将武学体系归到最简单的搏击术,即“尽一切可能打败对方”,搏击的实质就是“进攻与防守”,而这两者就象阴阳一样,可以相互转换和变化。当别人进攻你的时候,就留下了自己的薄弱环节让你去进攻,同时你必须防御;当对手防御你的时候,你必须去打破对手的防御,同时防止对手的进攻。因此,李小龙创建的截拳道将这种理念发挥到了极至。在进攻与防守之间自由转换,攻中带防,防中有攻,正是因为理解了“阴阳相对,否极泰来”的思想,才将武学思想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于简捷,删繁去简,以不变应万变。
世间万物保持着玄妙的平衡,就象黑夜和白天,冬季和夏天保持着平衡一样。没有对好的东西的崇尚,就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就不会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坏“这个概念了。这些思想跟西方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是非常相似的,但又早于西方思想诞生,涵容着西方的这些思想,又超越了他们。对老子来说,价值评判只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罪犯,就不会有警察;没有病人,也就无所谓医生。事情到了最坏的时候,就必须转好;事情到了最好的时候,那就一定变坏。事物是流动的过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生命,不过是个流动的过程,为生而高兴,为死而哀伤,都是没有必要的。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小结:洞悉事务的转化和平衡规律,顺势而为。
2、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李小龙一直教育他的学生,与实战中要忘记所有的招式与打法,随机应就,顺手拈来,搏击的最高境界是象行云流水一样无形,无招胜有招。截拳道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抛弃传统形式,忠实地表达自我。截拳道没有固定的招式,它是发展的,无限的。李小龙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第一高手,他告诉李小龙:“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
当一个人在武技上已日趋成熟,那么他的形式应是一种无形之形。这种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种形状的水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所有的形式;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的风格。一个搏击者必须经常保持心灵单纯,他的心目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如何搏击。
李小龙还说,“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联系的过程。必须打破与外界相隔离的壳,从中走出来去寻找真相就是要直接与外界联系,我既不盲从于你,也不去影响你。所以不要认定,‘这就是这’,‘那就是那’。如果你从现实起开始研究每一件事,我会更满足......”
老子提倡大道无形的观点,即真正的“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地说:道生一,这个一代表阴阳混合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任何事务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一生二,这个二表示阴和阳,表明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为阴或者阳,不断地在转换。二生三,这个三表示阴、阳、阴阳间的过渡体,因为从阴到阳,从阳到阴,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变过去的。三生万物,表示这样的理论体系可以解释万物的规律。
小结:行云流水的随心所欲,由追求自我,到追求无我......
3、 象水一样的状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李小龙在习武期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李小龙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李小龙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为茶壶的形状。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物质,以水为最高智慧的象征。水是怎样的呢?它总是默默地流向最低处,看似卑贱,却能在最低处汇集起来;它是柔的,但却是力量的来源 ——看看瀑布和我们的水力发电就知道了;它看上去无色也无形,但你却不能消亡它,折断它,如同折断任何一个坚硬的事物;它是最便宜的,到处都有,但却是人们最需要的;它从来不炫耀突现自己,但人们离不开它。在老子看来,所谓圣人,就应该象水一样,不居功,不自傲,顺其自然,以合乎天地自然的方式做人,做事,就是伟大的功德了。小结: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
4、 不刻意而为
李小龙在自己的感想录里曾经这样写道: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老子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虽然如此,但“为”的基础是不刻意地“为”。这样的作为是顺乎世界的自然,顺乎事件的自然,顺乎人性的自然而作为的。生命就好象一条河流,有它自己的流向。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顺着这命运的河流往前走,以不执著、不强求的心态,去做违背事物规律的事情。 照老子的看法,刻意地杜绝欲望是不自然的;执著于欲望也是不自然的。最自然地方式是让一切自然地发生,欲望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浓了就浓了,淡了就淡了,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都不刻意做。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现代心理治疗中森田疗法的主要思想来源,用于治疗强迫症和其他神经症,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运用这一疗法的治疗师本身是精修“水智慧”的人。 小结:顺其自然,为所欲为...... 5、 否定的智慧李小龙是一个“分析型”的打手,在他学了咏春拳的“寸拳”之后,发现“寸拳”只适合短距离的搏击,它的威力在中长距离作战时发挥不出来,所以,立刻过行了改良,将“击剑”和“恰恰舞”的划步引入,使“寸拳”的威力大增。李小龙受叶大师的熏陶,知道“搏采众长”的道理,所以,尽可能的希望与“高手”过招,以求提高武艺。当时的状态时,国内各大派系之间,都有保留自己的绝招,生怕被对方学了去;国际各大派系之间,例如,菲律宾的拳术、日本的空手道、柔道、泰国拳等各种搏击术之间,是很少交流绝招的。面对如此封闭的一个环境,李小龙敢于打破这种“固步自封”的格局,“以诚会友”,终于以高尚的武德赢得赞誉。曾经,李小龙冒着被挨打的代价,一次次地闯馆,不惜写下挑战书,只求获得与高手过招的机会。
“我不是天下第一,但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天下第二。” 李小龙擅长分析,对每种拳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扬其所长,攻其漏洞,攻防得宜,如果没有“否定”的智慧,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乖学生,不可能自创“截拳道”的武学体系。拳道并非(仅仅是一种)伤残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种朝向生命真谛追寻的坦荡大道。老子认为,最深奥的智慧都是不能被说出来的。真正的智慧是流动的,是灵活的,是不能言说的。和儒家的思想相比,道家崇尚的是否定的智慧。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定位,应该服从于这个社会定位。老子却认为,一旦定位,就已经偏离。 打个比喻说,孔子最提倡孝道。父母亲情本来是人的天性,但当孝顺变成一种硬性规定的责任时,做子女的就会把进孝道变成一个噱头,变成一次做秀,有了很多做假功夫的行为。 老子认为,当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与其说它是什么,不如说它不是什么。用形容它不是什么的方式,来避免用僵化的方式给予定位。和很多学说相比,老子的学说更提倡混沌和混沌中的灵活性。他想让人们在影影绰绰中感悟智慧,而不是昂首挺胸地自以为掌握了真理。 小结:擅于分析,搏采众长......6、 不争
“争”与“不争”都是相对的,要正确地认识老子的“不争”。老子的“不争”,实在是最为高明的 “争”法。这一点,在老子的另外几句话里(《道德经》68)得到了验证,这几句很精彩,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由此看到,老子的心里有着很强烈的“争胜”的概念。只不过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取胜者,是靠“不争”而获得的。比起“不战而屈人之兵”,又高一筹。 由此得出结论,“不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必须要经过几乎一辈子的奋斗,虽然也未必能够达到“不争”的水平,但是总还有享受“不争”的希望。如果你根本没有奋斗,你就自然不会出现《道德经》第九中所说的:“金玉满堂、富贵而娇、功随身退”等诸多问题,而在这种前提下,你又能够视其他人比你优越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表面上)和物质生活而不见,无动于衷。仍然能够享受“不争”的幸福,你就差不多达到了老子所说的“道”的境界。 李小龙赢得了胜利,立即停止,他没有得陇望蜀、没有虚荣、没有狂喜、没有骄傲、没有飞扬跋扈,其胜利是必然的,也是巩固的。好斗招致身心疲惫,骄傲导致失败,暴行将以被击败而告终。宁静是远离欲望,是一种与自然的调和。静而不张扬,排除一切杂念。小结:老子的“不争”,实在是最为高明的“争”法......
看《李小龙传奇》,并不是看他如何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借大师的话收尾: 经由我个人实际的体验和认真学习,我发现一个人所能得到最大的助力就是“自助”。除了自助,再没有别的助力。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够格”的人,他的作为与责任,在于忠实地发展他的潜能和自我完成。所有形式的知识最终意味着自我的认知......武术的知识,根本就是每个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