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



  医药改革以后,营销模式变革将是必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又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个行业模式转型的特殊时期,我感到同道中人不仅要正确解读政策层面,同样需要对战术层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多的时候,我们鏖战市场时战术的有效成功也会演绎时势的转换,况且,企业需要具备战术操控能力的职业经理人。

  论坛讨论时,大家就学术推广的功用和实操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是都局限在某些节点上,对学术推广确切的概貌犹如雾里看花,而争论更是局限于观点的发表。

  究其原因,外企将学术推广引入中国,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套体系和方案。虽然近年来各种医学报刊和杂志上关于学术推广的文章多如牛毛,但都不成体系,如同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没有人进行归纳和整理。

  专业化学术推广在我国的现状是:外资在国外市场整体应用而在国内市场选择组合使用;国内大企业在国内市场模仿使用;国内中小企业在观望使用。

  外企的学术推广目标市场在一级医院,而国内大企业集中在二级医院做跟进式的学术推广,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准确找到自己的起步推广市场,正在令人着急地浪费着机会。

  最近一两年,受各种机构相邀,我参加了不少论坛,也被许多企业邀请去授课。这也使我对国内各种企业的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纵横比较互相之间的宝贵经验。看到中国企业敢于拼搏、善于把握机会的亮剑意识,不断地交流与相互学习,也不断升华着我对行业颤动脉搏的把握。

  鉴于研发学术推广领域中的空白,作为制药企业分管全国营销的操盘手,实战所得受益于专业化学术推广,油然而生传播的责任,于是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整理出来。

  回顾我这些年的奋斗历程,从传媒记者到医药代理商再到药企副总,诸多感慨。2001年我应邀进驻药企,那时的企业处于一个急速动荡的状态下,在8个月时间里,我连升四级:从片区经理、销售经理、营销总监到副总经理。

  时光如梭,这一打拼,不经意间,已是6年过去了,三个品种并驾齐驱,实现销售市值逾10亿元。未来两年内企业销售惯性将由其中的两个品种带动到30亿元。成功的原因当然很多,就销售的手段这一点来看,这最主要是得益于专业化的学术推广。

  工作实践当中,我对学术推广初期应用遵循自己定的十六字纲领:“模仿跟进、制定标准、逐步改造、成就特色。”

  那时企业的经济条件很差,首轮的发改委降价令使企业经营出现了负数,经费困窘,全年营销费用的预算是50万元,而目标是企业的营运必须实现盈亏平衡。面对着崭新的GMP厂房需要的6000万元销售市值平衡点,面对一个刚上市在全国排位末位13名的企业仅有的推广品种,我一上任就将固定薪酬制营销团队解散了,将市场销售改制为委托管理,新建了包括我在内的无底薪、不到10人的营销团队。然后,针对公司实情和市场建设提出了双引擎战略,即筹建商务和学术两大体系,用商务增加代理商的覆盖率和提高服务水平,用学术树立样板直接提高销量让大家看到希望。

  当时我们有着对市场的良好直觉,觉得自己的药有优势,是好产品,但苦于无系统的经验,不明白学术推广是怎么一回事,只能尝试性地凭着自己的理解来做。本着给别人讲明白的想法,一个一个地“征服”,先给代理商讲,再一个一个地给大夫讲,看到逐渐产生的效果,我们又开始集中组织终端,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演讲。讲多了,问题多了,解决的方法也随之增多,讲的素材显得单薄了,我们又学会了物料炮制。就这样,我带着营销团队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经过6年的经营,企业跨越了很多阶段,主力品种由一个逐渐增加到了三个,三个品种三个治疗领域,分属生化、西药、中药,从负数到几千万元,从1亿元到3亿元,从3亿元到6亿元,从6亿元到10亿元……跨越每个阶段的时候,企业的经营变化是每年都出一套新的营销理论,每年都对营销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调整,唯一不变的是坚定以学术推广为主线的营销策略。

  随着实践精于总结经验的累积,从初始的懵懂无序,而渐渐理清了学术推广的脉络。市场真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人们的付出,既给教训让你痛苦,也给成效让你喜悦。小平同志说得好:我们是在游泳中学会的游泳。

  如果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成功案例,叙述起来就难免显得苍白,庆幸的是我在这6年也算体验了业内的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可以借助这个案例与更多的高人交流,开阔视野,精进修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

  近年来,医药行业风潮涌动,处方药销售经历着复杂、严峻的考验。制药企业面对难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也把学术推广视为救命稻草。

  一、学术推广不是万能钥匙

  近十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由青涩发展到成熟,其规模也日趋壮大。不可否认,行业成熟与规模扩大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规模越大,行业就越规范;行业越规范,企业就越成熟;企业越成熟,行业就越透明;行业越透明,企业就越薄利;企业越薄利,行业竞争就越激烈;行业竞争越激烈,营销方法和营销手段就越新奇、越高明。

  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企业需要将原来简单的市场营销方式进行升级或淘汰,并不断进行内部更新的改造工作,创造出更新、更符合市场需要的营销模式。

  在这种大环境的驱使之下,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动,这种变动大多来自医改的要求、民众的呼声、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等国家大环境的影响。

  但是,很多企业通常希望在小变化里寻找一种新模式,从而实现自我解脱,不知不觉间便走入“学术推广是万能钥匙”的误区之中,甚至认为可以代替企业的文化、代替企业管理制度。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企业面临的真正竞争落脚点是战略的竞争、管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学术推广只是一种技术工具!

  2008年,SFDA(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着力加快和提高了国家药品标准的行动实施计划,计划完成2000个品种的药品质量标准修订工作,重点开展并完成“中成药标准升级行动计划”以及400个高风险的注射剂品种标准的规范提高工作。另外,SFDA明确表示:“2008年要严格市场准入,药品经营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做的。”严格企业和产业准入是2008年药品监管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因此一方面要严格审批产品和新开办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的退出机制。

  从S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 提供的医药行业近3年的宏观数据来看,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集中程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市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导致大批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小企业面临淘汰。

  优化就是要减少企业的数量,升级就是敦促企业的创新药物研究,降耗就是要淘汰低附加值、高环境污染的企业,提高效益的同义词就是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可是对于风雨飘摇中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是好呢?

  中小企业如何风雨兼程胜利大逃亡,能否在市场重划疆域格局时占领一席之地?

  大型企业资本竞合攻城略地的时候,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才能造就核心的原动力?

  外资企业要如何应对中国国情的变化,在中国的落地方案应怎样打造?

  这三类企业都迫切需要的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中国式学术推广。

  二、学术推广是“优术”的体现

  学术推广是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相当分量的“高营养”成分。

  但是,很多企业对此却不以为然,也没有通过学术推广就爆炸式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运行得很成功,或者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我认为这种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企业固有的成熟和资金的膨胀促使部分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老总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管理经验缔造的成功,认为企业的成熟和自己的成熟是一致的。

  究其原因,很多企业过去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时运、优越的地理位置、企业领袖的豪赌魄力和企业内部从下到上的影响。

  实际上,成熟企业的企业老板未必成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老板的文化和知识结构并没有随之成熟,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出现了“巨人的身材、侏儒的思想”这一病态现象。这就是导致很多国内企业在需要快速发展的第二次腾飞时却突然倒下的根本原因。他们错误地理解了时势,错误地理解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企业有成熟的老板,企业未必成熟。

  现在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是由硕士、博士肩扛公司重任,这些高才华、高素质的管理人有着极敏锐的思维,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并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成熟。

  成熟的企业领导和不成熟的企业之间的差距,导致企业领军人物有种“不能施展抱负”的感觉,使得企业难以顺利快速地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

  其实,管理者应该在经营企业时做到“重道”和“优术”,把学术推广和管理销售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功。优化自身战术、提高员工工作技术都是讨论“术”的概念,而“道”则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双重实力体现。

  只要将“道”与“术”有效结合,采取新颖的学术推广方式,就能很好地改变企业存在的多种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药企也在尝试这一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方法不正确,还是策略不对路?

  研究分析发现:

  第一,营销团队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以及产品的属性特点不同,限制了学术推广的适用范围。

  第二,没有企业实战经验的管理者,根本无法改变一个曾经成功的企业全员的思维惯性。

  第三,学术推广隶属于品牌经营的范畴,其特点是投入大、见效慢,重功效、回报稳,品质高、概念新,等等。

  毫无疑问,企业开启学术推广的模式需要一个道法自然的管理平台的支撑。

  目前,医药产业处于急速躁动的变幻当口,有各类大师忙不迭地发表预知,试图在这个注定爆发的行业中扮演先知的角色,这些专家们讨论国家政策的多,议论营销战术的少。企业生存的能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可能要靠市场营销来解决,因而制定一套适合国情的营销模式是企业适应产业变化、退而结网的有效方式。

  作为企业,我们无法左右国家政策,但是却可以主动改变自己。

  照搬完善的外企学术推广系统,就好比穿在身上不合体的新衣服。其实国内有些企业无论是代理制还是直营,用自己的方式营销也成就了一大批销售市值在30亿元左右的处方药企业。

  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知道用什么手段达到什么目的,却还提升不到理论的层面上。虽然成功了,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走向成功,总觉得穿着土布衣裳比较羞涩,不太敢站到前台自我亮相。

  可是,您有没有发现:在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寡头经济的时候,在民族企业逐步崛起而且市场认知能力显著增强的时候,在全球金融危机需要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来拉动的时候,有一种兼容了国际手法和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应运而生,并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舞台上翩翩起舞?

  中国特色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应该兼具如下特征:

  (1) 多层次的推广队伍:内控管理比外企还要严格,各级队员量才而用分工细致。因为个体队员综合素质低于外企优秀队员,因而更加注重推广中的协作。专业化推广机构的职位设置因此比传统的国企和外企都要复杂,企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标准和营运流程。

  (2) 浓郁的社会责任:讲医理更讲道理。推广活动无一不在凸显中国文化,无一不是地缘优势。传媒广告的利用要比外企使用更猛,题材要比外企单纯的药理广告更宽泛,对患者、处方终端的信任度更为有利。

  (3) 地方政府的强力扶持:外资只有专业协会的支持,即使大型的推广活动也只会有行业官员参与,而国内企业的活动却可以取得属地政府官员的直接帮助。政治的力量还来自企业的领袖本身就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4) 代言专家(发明人):有些药品是由国内医学临床专家或者是国内研究机构开发出来的,这些研发者在临床医生群体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具有较高的地位。医药职业群体特别讲究师承关系,这种关系非常有利于产品学术概念的推广。专业学术推广首指医生群体,而能够影响医生用药习惯的正好是这些学科领袖的意见。

  (5) 弓背市场战略:我们的产品特色使我们不能向竞争对手直接发起挑战,而需要费些力气绕道走弓的背面,初期开发的时候不能走弓的直线。一定在二级市场积累到位,在二级市场开展学术推广,严守二级市场形成投入壁垒。向上反渗透一级市场的临床大夫争夺,对于医院的学术影响也更为全面,从病友协会到广告传媒的立体轰炸,从医院的病人到院长,都要使其看到企业产品存在的学术价值。产品的学术概念不局限于跟进策略,宣传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理论也是自己重新整理出来的。

  (6) 客情维护与学术推广并重:强化对销售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学术知识教育,开展对医院的医疗器材和CME的直接赞助。客情维护与学术推广有很多形式可以呈现,比如家访和休闲聚会。

  中国式的传播对感性的理解,独特的传播语言造就符合国情的传播方式,比如外国人认为简洁直抒的交流方式可以表达明白,而中国式的节日问候文化则可以蕴涵很多的商业内容。中国人的表述有欧阳修“逸马杀犬于道”的简到极致,也有“文人卖驴”故事文绉绉的长篇大论,慢悠悠的长吟把话说透也是国人的艺术。

  一个理论体系的语言表述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让人明白其真正的内涵。但是,有一种相对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色彩斑斓的表面,去洞悉某个社会理论的真正内涵。这个办法就是:不去过多地纠缠理论阐述本身,而是观察和分析它的社会基础。充分地理解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世界——物质世界;充分地了解,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骤变时代。中国式的学术推广还没有形成定式。我认为,如果非要赋予一个定式,则要从中国文化上下工夫。跨国药企学术推广有100年的历史,内涵厚重而推广技术日臻成熟,我们要拿来的应该是推广技术、推广方法。但是,主导推广的思想应坚持自我重塑特色。

  本文节选自《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95491.html

更多阅读

实战宝典:会销员工售后电话回访实战宝典

导读:有读者留言,希望章禅辉提供如何做好售后服务的相关资料,经过两天的准备,老章准备分享一篇《售后电话回访实战宝典》。一、 电话回访前期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顾客档案2.相关疾病:是否了解与顾客身体有关的疾病知识、保健知识、产

《如果,我不是我》:推倒心中的那面墙

     3月9日晚上7点半,西安音乐厅。王多多掏出一堆小相框,一边看一边念叨着几个女孩的名字。突然,他高声喊:“莫默,就她了。”然后一本正经地把这个相框摆到桌子上,再捋了几把本已经很整齐的头发。观众哄堂大笑,音乐浪漫喜剧《如果,我

《潜伏》:中国老板的必修课

 中国老板可能会把《潜伏》视作必修课。  为什么呢?   当年一部《胡雪岩》曾经成为中国老板创业的经典之剧,一部《围城》曾经成为中国小资们的枕边书,这都不稀奇,你可曾看到过,前两年的一部《亮剑》也成为了中国老板的必读剧。我

赵郑:推广经理之路

  赵郑:北大工商管理硕士,北师大公共关系在读博士。曾任国内药业副总经理,国内上市公司副董事长,现任北京泽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所服务企业的销售业绩连续四年增长100%,并为若干企业量身打造了因地制宜的医药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继续医学教育

  21世纪是一个医学理论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新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的医学教育,是医学相关工作人员的再学习的一种形式,198

声明:《《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为网友記憶扼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