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管理层之间的内斗,我首先想到的是乔布斯被赶出苹果最终又被请回来的故事:身为股东的乔布斯请来了百事可乐总裁的斯考利任苹果总裁,后来两人对苹果发展出现分歧,董事会成员却站在斯考利一边,赶走了乔布斯。

只不过,乔布斯的结局有点温馨——遭遇业绩下滑后,董事会请回乔布斯。苹果从此在伟大企业的道路上狂奔,引领世界潮流。 我脑海中出现的第二幅画面,则是一本名为《门口的野蛮人》的畅销书。它讲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展现了企业管理者如何掌握公司控制权。相比较于乔布斯的故事,非但没有那么温馨,更多的是冷酷和悲情。 有点好奇,如果上海家化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会是哪个版本?只占1个董事位置的平安最终是否能赢?其他董事又将如何选择? 一位基金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说:“葛文耀懂法律,可惜在改制时股权的安排上最终马失前蹄。”他很为葛文耀可惜,也为上海家化可惜,在他看来如果葛文耀MBO,保持对上海家化的控制,或将带来家化的更上一层楼,对抗国际日化巨头。 而在交流中,对于葛文耀的悄无声息的离职,更多的猜测是平安抓住了葛的把柄,但这无法证实。 “我相信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瑕疵。有些人通过将企业搞烂从而低价实现MBO。”另一位曾经重仓上海家化的基金经理说,但是葛文耀显然没有那么做,体现了他的品格和上海人的谨慎。 当然,这一切依然是猜测。上海家化的国企背景给这样的故事增添了不可预知的干扰因素。 我比较喜欢纳贝斯克公司的缔造者阿道弗斯·格林的话:“没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应该在心里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责任不仅仅是为公司的股东分红,更重要的是捍卫经济的繁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上海家化乃至中国所有的无论国企、私企或者合资企业,我都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