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渐渐地注意到车厢里面的广播提示:下一站是徐家汇,下车的旅客请携带好随身物品,注意脚下安全,请从左边车门下车;Next stop is Xujiahui, 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the left side。突然发现,表述中的中文熟悉、英文陌生;其中的英语语句在国外读书时好像从未听到过。若非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那一定是这表达本身的问题了。在国外坐地铁时常听到的是:Centre Avenue, The end of line, or Weather forcast等待间断性播报,个人以为从表达的简洁性、实用性、趣味性来看,国外运营商的播报方式更加合理。
以中式为例“……Next stop is Xujiahui, 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the left side……”,我想,任何一个在地铁车厢里面准备下车的旅客,都知道正在播报的应该是下一站的站名,没有人会认为它是上一站的站名,所以“Next stop is"便多余的了。既然清楚了下一站是或不是自己的目的地站,那么所有理智乘客将采取的行动有两种,一是准备下车,二是继续乘坐;所以“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的提示便多余了。那为什么“ the left side”不多余呢?这是因为“中国特色”:人口众多如上下班高峰期间非常拥挤;结果,乘客不得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提前移动到门口,还得知道是哪边的门开启,否则就有可能无法及时下车。这在外国是比较少见的:通常,大家会待车停稳后,比较从容地从开启的门走出——你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是哪边的门开。至于中文播报中的诸如“……下车的旅客请携带好随身物品,注意脚下安全……”等近乎于认为乘客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说“我已提醒了你,要是发生类似意外我免责”等这样冷漠的潜台词?(如果是后者,可能涉及到我们社会的维权形态和维权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了。)至于“中式英语“的表达本身:……please get ready to alight the left side……Interchange to Line 1……etc.,如果不及时更改的话,是会损害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的。
相比之下,国外的列车乘务人员除了以简洁的报站方式之外,还会以一种亲和的口吻播报一些诸如当地的天气情况、重大事件或大型活动等新闻,有时甚至是个人的即兴表演,以舒缓乘客在乘坐过程中无聊、紧张或烦躁等的不良情绪,促进了和谐,提高了乘客满意度。
所以,我们的相关运营部门,应该切实地关注乘客的需要,去掉那些像父母溺爱孩子的无聊关心方式,多注重客户体验(比如,由于车厢内嘈杂,可以再次播报即将到达站名和开启门向等信息),提高乘客满意度,提升管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