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著名CBD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9月22日发生的恐怖袭击,大约造成平民61人死亡,近百人受伤。“基地”组织下属的索马里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组织“青年团”声称对此事件负责。这些常见于发达国家里的恐怖袭击,发生在偏远的非洲国家肯尼亚,预示着“恐患”也不再只是某些国家之痼疾。那么,肯尼亚究竟在哪些方面形成了“易受恐怖袭击”的特性呢? 肯尼亚在社会人类学者的眼里是个“复性社会”,葡萄牙海权帝国兴起之时,在肯尼亚港口重镇蒙巴萨设置炮台,英荷的殖民者到来,则开始引来移民潮,修筑东非大铁路,数百万印巴人进入肯尼亚,马尼丁则至今还有一个荷兰村。而其靠近亚丁湾的地理位置,古代起就有大量阿拉伯人入肯经商,蒙巴萨一名,就是源于阿拉伯语对斯瓦希里语的曲解。因此,肯尼亚除了土著人之外,还有阿拉伯人、印巴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的合称)、英国人、荷兰人,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印度教。 中国人也不少。笔者曾在1995-1997年在肯尼亚工作,算是见证中国人入非第一波的人。随着“走出去”战略的铺开,在肯尼亚到处可见中国各省市的“国际公司”,如四川国际公司专门承建民用大型土木工程,与同样入肯的江苏公司等国内其他国际公司形成“竞争之势”,广西国际公司则主要承接大型购物中心的修建,中国路桥公司则在肯尼亚基础设施方面拿到不少合同。这一波“走出去”,加上个体商人大量涌人非洲,常年在肯的中国人也呈越来越多之势。 然而,从肯尼亚的政治结构上看,外来的移民虽控制了国家经济,但在政治上肯尼亚依然存在严重的部族主义,每届大选前后总会有部族相残的流血事件,现任总统和副总统都在受到海牙法庭的调查。部族争夺国家权力之目的,在于为自己的部族多分配甚至垄断利益,齐贝吉时代曾创造性地提出“权力分享模式”,但并没有落实。所以,肯尼亚是个极度贫富分化的国家,数年前的一份联合国报告中肯尼亚被列为“东非最不公平的国家”。 常住的欧美人士众多、宗教多元、经济被外来移民控制、政治则由强势部族垄断等这些因素,均使肯尼亚在内因上形成了易“恐患”的要素。 从地缘政治上看,肯尼亚处于非洲划分基督教区和穆斯林区的混和带,靠近陷入无政府主义二十多年的索马里,在索马里事务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肯尼亚是进入非洲腹地的必经之国,战略位置重要,以色列及美国和欧洲在肯尼亚设有重点监控机构。 回顾在肯尼亚发生过的数起恐怖袭击事件,可看出此番袭击的“同与不同”之处:1998年袭美使馆事件及2002年袭以色列客机事件和以色列人的酒店事件,事件虽发生于肯尼亚,但针对的是美国和以色列,而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袭击案,事件发生于肯尼亚,也同时针对肯尼亚。肯尼亚数年前派军入索马里平叛,驱赶了那里的极端主义武装分子。 按照国际恐怖活动的规律,由境外主导的恐怖袭击,有个活动周期,从策划到组织到演习和训练到实施,一般都会花数年。2012年4月和6月曾数度传来肯尼亚境内将发生恐怖袭击的情报,这次事件应是本应实施于去年却延误到现在一场迟到的恐怖袭击,也从侧面证实了此类袭击正在多样化和长期潜伏化。
![测试是否患有恐惧症 肯尼亚缘何成了“恐患大国”](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74421156927.jpeg)
至于恐怖分子选择这样一个著名购物中心下手,这是恐怖分子“博眼球、求轰动”之结果。这一购物中心是肯尼亚高端人士光顾之地,多有欧美及其他外国人。 总之,从内因及外因上看,一个不修内功却急于在外表现的国家,容易使本国民众对这类袭击者产生不正确的同情感,容易得到庇护,使其恐怖袭击更容易下手。这值得殷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