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经曰过:“必也正名乎?”
子还曾经曰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blablabla……”可见,这个“名”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反映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人跟人之间的称呼。古人对称呼的讲究是相当多滴,跟地位、年龄、亲疏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演绎出一套相当复杂的体系。现代人对这一套已经基本不讲究了,但其中体现出来的“别长幼、定尊卑”的观念,以及“自谦、尊他”的原则却仍然深深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只是有时大家没太注意而已。
想想看,当我们在一个项目上呆了一两个月时,客户是怎么称呼你的呢?
客户对你直呼其名?如果不是跟客户混的特别熟的话,那就要注意了,客户心目中可能对你的工作不太满意了,已经没把你当“专家”看待,你需要赶快检讨一下自己的工作了。客户对你不称姓,只呼名(名字是三个字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客户的领导层不会这么做,往往是对接组或有工作联系的部门人员。恭喜你,这个人对你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很愿意和你沟通,从他们口中说不定可以多了解一些正式访谈中了解不到的信息呢。客户称你“X专家”?往往初进场时、或者一些部门的基层人员会这么称呼,说明人家对你还是很看重的,这时你就该客套一下了,请他们称呼自己“小X”、“X工”就好了。一般来说,客户称我们“X经理”、“X工”之类的,算是中规中矩。我们对于客户的称呼,就相对简单了,一般是“姓+职位或职位简称”,但一般不能称“X专员”之类的低级职位名称,总之,往高了称呼,虽错不怪;往低了称呼,就要得罪人辽……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称呼之中也包含了不少信息呢?
把称呼这个问题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来看,就会有更丰富的信息。就以中外企业来比较吧,中国企业由于受传统影响,在上下级之间,特别是下级对上级之间是绝不会直呼其名的,但老外在这方面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往往起个洋名,很多人觉得这样做有些崇洋(还不到媚外的地步吧)。其实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迎合直呼其名的外企习惯,如果对别人直呼其本名,大多数中国还是不习惯的,但称其洋名,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因为这样符合“洋名”的使用习惯。
顺便也想到了我们公司目前的称呼。公司对于合伙人,一般是以“X总”称呼的,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问题。由于我们公司大量从内部选拔合伙人的机制,往往和自己很熟悉的哥们一下成了合伙人,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还和一前一样称呼,但同时也不影响面对客户时以“X总”称之。
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个比较别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合伙人里有重姓的情况,为了区分,不知何时公司出现了“全名+总”的称呼方式,让人感到不伦不类。“X总”的叫法,实际是一种口语的叫法,而汉语口语中的词有强烈的双音节倾向,所以“姓+总”的双音节的“X总”叫起来很顺口,而三音节的“XX总”听起来就很别扭,以此类推,再考虑到公司有复姓的同事,“XXX总”、“XXXX总”的叫法恐怕谁都会觉得难受吧?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混淆了正式场合和一般场合、口和书面语。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对于合伙人,在文字资料里可以称“合伙人XXX”,当面称呼时可以叫“X总”,因为面对面时肯定没有混淆的问题。两人谈话提到(不在场的)某合伙人时,为了避免混乱,大可直呼其名,既方便,又无不敬之虞。如果公司想激进一些(好像这挺符合公司的风格),也可以提倡在公司内部无论顾问、合伙人、销售人员,统统直呼其名。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内有不少有名的大公司已经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