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大部分企业都较为推崇的一个理念,但落实到具体做法上,却经常变了味,把“创新”变成了一个噱头。
记得刚开始从事管理咨询工作时,自信满满,决心为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在第一个项目之初,曾放出豪言:“要把这个项目做成世界一流的水平!”
信心固然可嘉,不过当时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却给了一瓢温度不低的凉水:“你还是先考虑能不能把项目做成公司内部的一流水平吧。”
现在看来,自己当时的表现虽然有些幼稚,但也确实有一些新的探索和方法,在项目中还是做出了一点新意的。而反观中国的企业界,就发现有些公司就不那么谦虚了,把“创新”二字当成一面旗帜,但稍微关注一下其推出的所谓“创新”的东西,往往会令人哑然失笑。
很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而其主要的贡献却不过是根据一些前沿的概念,捕风捉影,提供一些炒作的题材。其所做的“创新”工作也只不过是搞出了一堆大的吓人的名字,诸如“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突破”、“进入某某新时代”等等,“纳米”、“数字”、“超级”、“超超”……总之,什么能吸引眼球就吆喝什么。
产品方面搞搞“创新”的噱头,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往往也能收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虽然长期效果不佳,但短期内往往也能收到一定的市场效果。而如果在管理方面也按这个路子操作,就有些危险了。
管理虽然有其艺术性的一面,需要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但其中科学性的因素,即内在的固有规律,却是不可违背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完善的制度、资源能力的匹配情况等,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要认真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无数的企业进行了不断的实践、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丰富的管理理论。任何一个管理者如果对此视而不见,而一味追求“创新”,将是十分危险的。
当然,一些管理者或理论研究者把一些成熟的管理理论披上一层传统文化或是行业、地域特色的外衣,并将其作为一种“创新”,也无可厚非,只是真正成熟的管理者一定要十分清楚:真正的创新,往往是很艰巨的,不止是嘴上说说,提几个新名词就能办到的,而一旦通过创新取得突破,其收益往往也是很巨大的。
相声名家马志明说过,(传统相声)应“慎言创新”,我觉得这句话对于管理实践以及管理咨询工作也有意义,我们呼唤真正意义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对原有的模式、工具的改良也是很有意义,再退一步,如果连改良也达不到,把一些成熟的东西能够很好的运用,其效果往往也差不到哪里去。我们应该警惕的,是把“创新”搞成噱头的轻浮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