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产生的机理 OEM出口企业路在何方?(二)——OEM产生机理



    承上期话题,有必要就OEM产生机理做一个简单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理论也非常多,既有国际管理界大师迈克尔8226;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彭罗斯( Penrose)的资源基础论,也有近阶段发展起来国际产业分工理论、动态能力观理论、产能过剩理论、生产外包等理论等模式。限于篇幅,下面重点节选价值链理论(这个理论在我们日常的企业管理及咨询服务过程中也用的非常多,呵呵)、资源基础论和国际产业分工进行简单说明。

 荧光产生的机理 OEM出口企业路在何方?(二)——OEM产生机理

    价值链理论

    根据迈克尔8226;波特的价值链理论(Michael Porter,1980,1985),企业的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也就是郎咸平教授说的“6+1”),辅助活动涉及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源泉,组装、生产是价值实现的中间载体,市场行销、售后服务等是价值实现的最终形式。

    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来说,其掌握着高附加值的开发、设计和营销环节,而将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端环节通过外包代工的形式由有生产、制造能力,但缺乏研究开发、营销能力的企业来进行。通常情况下,价值链上的OEM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价值创造与实现,能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降低市场风险。在价值链上,供应商(OEM厂商)所制造的产品必须符合品牌厂商的要求,品牌厂商所销售的产品必须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前端市场与后端市场不同分工的产物,这也是在现代成熟产业中的市场细分、专业化分工所致,专业分工的结果是OEM交易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为持续获得高利润,一些OEM发包方(如跨国公司)努力保持并加强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的优势,占据附加值较高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即前端的产品研发设计与后端销售服务环节;逐渐减少成本越来越高的产品生产、制造中间环节的投入,将这些成本高、附加值低的经营活动外包给其他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跨国公司不断地加大产业价值链两端环节的比重,缩小中间环节的比例,使其价值链的形态成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这一类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市场服务与技术开发能力等环节上。然而,我国OEM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大多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其竞争优势体现在低廉的生产成本,但市场服务与技术开发能力非常薄弱。跨国公司的“哑铃型”与我国企业的“橄榄球型”恰好可以互为补充,而实现互补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OEM合作。由于我国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突出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到我国寻求其OEM受托企业,一段时间以来,OEM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就理所当然了。

    资源基础论

    源于彭罗斯( Penrose,1959)的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扩张取决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强调富有生产力的资源,尤其是管理层的作用,而且内部管理资源的性质与可得性限制了企业在某个时点上扩张的方向和程度。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出发,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而且这种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受到时空的约束。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于其擅长的环节,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应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其实,一个企业也几乎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最具竞争力,选择自己最具竞争力的环节是明智之举。

    现实中,企业也只能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明显优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并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在资源基础论的指导下,企业按照自己在各自优势的环节发生了分化,一些企业成为专注于研发、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的品牌厂商,另一些企业则集中于制造环节,成为品牌厂商的供应商,两者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共创双赢,已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供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大量基础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催生了OEM加工产业在中国的市场,也很好的应证了资源基础论的观点。

    国际产业分工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步伐,任何国家都无法包揽一切。如西方国家为了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不约而同地开展行业间、企业间乃至生产流水线的水平分工协作,从产品专业化到零部件专业化,再到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分工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各个生产工序己延伸到了几个、十几个国家。国际分工越发达,各国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和协作的关系就越密切,仅依靠增设分支机构、组建合资企业来扩展产销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企业有能力建成多样化的体系,也很难做到反应敏捷、转换灵活。大的跨国公司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上随心所欲。因此,力不从心的全球市场开拓者们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

    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理论,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异常激烈的对于全球优秀OEM制造国(地区)及代工企业的争夺战,早先的韩国、台湾,随后的东南亚,前几年的中国大陆,以及现在开启的越南、印度、非洲等国家或地区。OEM制造国(地区)及制造企业的争夺实际就是这些国家(地区)在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领域而言在产业政策、劳动力成本、原材料采购及物流供应链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跨国企业因而把很多诸如制造、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的职能放在这些国家(地区)完成,以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还可以更快地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并节约运输成本。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理论的回顾,就可以很清楚的知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OEM产业高速发展的生产机理及历史由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95008.html

更多阅读

oem obm OEM出口企业路在何方?(七)——OBM实现模式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按照以往的正常经济环境来说,我国OEM出口企业大规模地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的阶段显然是还没有真正全面地到来。但这场席转全球的经济危机对OEM出口企业所带来的冲击,在某种条件下进一步加大了某些具

声明:《荧光产生的机理 OEM出口企业路在何方?(二)——OEM产生机理》为网友梦魇绽荼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