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未来中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似乎有很多机会,但对于那些企图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而言,它们其实是在一个森严的体系中找饭吃。
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零配件企业的发展,主要有整车带动、地方带动、部门发展带动,以及社会维修配件带动4种方式
Ø 整车带动式
- 整零企业属于集团内部的配套关系,零部件企业(车间)完全从属的地位。
- 一汽按汽车成本计算,自制率达到70%,二汽内部配套率达到80%。
- 南汽、陕汽、川汽、济汽的发展建设都是由整车带动零部件配套的发展。
Ø 部门带动式
- 围绕部门造车,在部门系统内部安排了为其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
- 一些军工企业,如现在的哈飞汽车、昌河汽车、长安汽车等,在本系统内(航天航空系统、兵器系统)发展了一大批配套的发动机、主要总成及配套零部件,给本系统内主机厂配套
Ø 以地方汽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 地方政府授权零部件企业基本只为当地生产的几种车型配套。这些配套企业在技术上无主动权,是从属的关系,基本没有主动开发的能力和可能性。
- 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省、沈阳市、武汉市等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
Ø 社会维修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 为了缓解计划经济下社会维修配件的紧张局面,各地、各部门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又安排发展了一大批专事生产社会维修配件的企业
- 民企进入
目前,随着竞争的激烈,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原来关系的基础上,也引入了一些市场因素。
Ø 在以中资为主的整车企业,目前基本仍未完全脱离集团、地方、部门内部采购配套的传统配套模式,对于其内部控股、独资零部件企业,则优先安排配套;对一般社会配套企业,同一种外协零部件可能安排两家、甚至三家不同额度的配套;对一般外购件,如轮胎、玻璃、蓄电池、轴承等,则视情况采购配套。
Ø 主机厂把同一种零部件基本采取A、B、C几家(或称几级)配套订货的模式,成为目前我国主机厂采购外协零部件的主要模式。只有部分零部件从核心零部件企业独家采购(一般是内部控股或独资零部件企业)。
Ø 从几家零部件企业供应同一种零部件的模式,一般A级供应商可能分配60%—70%的供货量;B级供应商可能分配20%~30%的供货量;C级供应商可能分配1O%的供货量。有的主机厂将C级供货商定为预备供货商。同一种商品的A级供货商,一般要比B级供货商的供应价格高5%左右。
结论:由上可见,中国企业的整零模式基本形成,只有那些有新技术、新产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才有可能打破原有配套壁垒,为更多的整车企业配套,作出自己的大市场。而那些没有新技术新产品的汽车企业更多只能依靠机会导向,靠低价格和高质量去为一些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配套关系的中小整车企业配套,换句话说,这样的零部件企业很难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