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与项目组同事讨论客户组织结构设计的框架。大家讨论出一条逻辑主线:企业的组织现状→企业的战略愿景→需要的组织能力→企业存在的差距→新的组织架构。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架构,尤其是对一个组织改良的企业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进行一个突破性的变革,会不会有更好的逻辑框架呢?昨夜忽然有些想法,也许觉得是个不错的框架。
其实,组织结构设计对于企业来讲主要回答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我是谁?2、我要干什么?3、作些什么事?4、分别谁来做?5、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在设计组织结构的过程中能将这五个问题回答清楚,其实企业的组织架构就基本清晰了。
1、 我是谁?这个问题主要要求回答企业的产权主体是谁,本质是企业的治理结构。可能的情况是:我是我,我是我和你,我是我、你、他。我是我,即表明企业的产权单一,责任主体明晰,决策机制简单;我是我和你,这种决策需要两人协商共同完成;我是我、你、他,表明有多个产权主体,这时需要引进董事会与监事会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总之,回答我是谁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基础,如果回答不清,后续的问题就没有意义了。
2、 我要干什么?主要回答企业的战略方向与愿景。即企业想要在什么行业发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之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特点的区别:比如房地产业具有项目运作特点、加工制造业以生产为核心的运作特点,商业贸易业以销售为核心的职能管理特点,集团企业有母子关系、事业部运作特点等等,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粗线条描绘出企业的大框架。
3、 作些什么事?主要回答企业具体的业务活动。这是组织设计的核心环节。一般情况下,业务活动围绕企业价值链展开。比如对于煤炭行业,一般分为勘探、设计→矿建→开采→加工→销售→深加工等环节,而作为煤炭企业,可能涉及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仔细研究这几个环节的业务活动,包括主价值链上的业务和围绕业务提供的一系列辅助的职能等,研究这些业务活动和辅助职能,为下一步组织职能的分配打下基础。
4、 分别由谁来做?回答这个问题是为各业务活动和辅助职能寻找责任主体。有些活动或功能是单个责任主体实现,而大多数的活动是多个责任主体共同协作来完成,在这些活动中,有些部门行使的是主要职能,承担主要责任,有些部门行使的是辅助职能,承担次要责任。比如,煤炭开采主要职能由生产部行使,而辅助职能则由技术部、机电部等部门行使,它们共同完成了煤炭开采这个业务活动。
5、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主要回答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配合关系,管理关系等等。如在煤炭开采企业中,设备维修是生产维修队的主要任务,维修队是设备维修的责任主体,生产部是维修队的直接上级,直接下达设备维修的指令,机电部尽管不是维修队的直接上级,但是它们要为维修队提供专业上的支持与服务,同时也是专业上的管理者。因此,搞清责任主体的关系实际上是搭建组织框架的过程,框架出来后,组织结构的主体就基本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