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咨询项目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寻求案例的经历,不管这种需求驱动是来自用户的提问,还是我们想参见已有的经验。然而,我们似乎总是遇到这样的境地:找不到想要的案例,即便是明确了案例的对象,也获取不到想要的信息。当管理咨询服务早已不是靠提供概念来满足客户的时候,只靠公开可整理的案例信息远远实现不了对案例在管理实践中的理解。那么,此时咨询顾问们怎么办呢?放弃案例整理,还是另辟蹊径。
首先,我们还是先明确一下“案例”本质。案例之所以称为案例,其中必有典型的特征,有他人曾经想过的问题在案例中给以了解答,或者案例本身展现出来一种引起别人不解但却想了解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整理案例的时候,就从案例的本质出发,找到这个解答,或者给出释疑。这比在信息很难对称的情况下给出案例的全貌要容易得多,并且提高案例整理效率。但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先入为主地把案例当作咨询假设的论证来处理,否则会很草率地将案例的某个非特质作为案例的核心,除了牵强附会外,亦丧失了该案例的核心价值。案例即案例,是取经优思的过程,若需要作为假设支撑,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内容,切莫期初就让案例“障了眼”。
其次,理解案例的途径可以多方多元化。信息无论是来自电子媒介还是纸质媒介,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快速分清信息的含金量,并尽可能勾勒出案例的框架和脉络。当然这种能力是咨询顾问靠时间和经验积累下来的,似乎很难有什么捷径可以提供。最关键地是定位案例的核心价值,然后基于此无论是通过专业书,还是业内人士访谈,或是幸运地获得案例主体的相关人员的访谈,都是对案例理解的有效补充。
最后,本人想要阐述的是案例与标杆的不同。标杆是目标对象,目标的内容可以是结果衡量,是可实现路径参照,甚至是战术的追随等。而案例是增加顾问或者企业管理者的思考与理解,是对身边现实主体已经发生存在的一种认识,也就是说案例是我们周边环境的一部分,只是通过案例整理,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来看待。
案例整理要在项目中多多练习,整理后的案例就积累下来了。为什么咨询顾问对自己从事过的项目作为案例来阐述时,那么自信和从容,不是因为对该案例了解得多么全面真实,而是对案例沉淀下来的内容深刻领悟。每个咨询顾问若分门别类地把握住大量的案例,那么就不愁在给客户提供服务时给出准确的问题假设和可行动的提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