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Smile一篇文章《论“**公司缺乏产品运营人才”之说》,感慨有点多,写篇小文回复之。
(运营囊括很多内容,像客服亦属于运营的范畴,smile文里讲的更多是marketing,所以我这里只谈论此相关的内容)
顺势而为
中国人讲顺势而为,重点在于对“势”也就是大环境的把握,所以我亦要将marketing放到整个环境中去思考它的发展及现状。而判断此种marketing现状是否合理也是看其是否“顺势”。
1、 现状
就如smile文中所说,“产品运营缺的不是人才而是重视和机会”,但我的观点是:与其说是公司高层不重视,不如说是整个市场环境决定的。
我们都学过这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同我们不能单独谈论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一样,我们也不能单独谈论哪种(与产品配套的)marketing的好坏。
Marketing我认为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A、 产品情况
首先谈谈我对产品和marketing关系的理解:
有人说marketing就是卖东西,这句话不能算错,但是需要加一些限定词,就像可口可乐全球首席营销官说的那样——marketing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更高的价格将更多的产品更频繁地卖给更多的人。想达到这个目的不容易,尤其是“频繁”卖给用户更难,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得让用户“爱上这个产品”,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这才是marketing的根本之所在,marketing的核心意义也就在于说服——说服客户,让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marketing扮演着很重要的说服工作:
但这个说服工作不一定非得要很强大的marketing才能完成,假如某款产品是稀缺的,那么就不需要完整的marketing环节去参与。
所以我的完整观点是:做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卖出去,其关键又在于让用户觉得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及用户的因素。
于是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多样化了,从理想主义出发,我们当然希望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marketing,但倘若我们达到“说服用户”这个目标只需要二流的marketing的话,我们又何尝不能节省点成本呢!
B、市场环境
倘若市场竞争激烈了,说服工作的成本就会加大,那么就要好好考虑marketing了。
所以我依然从“说服用户”这个角度来看marketing的价值。
作为公司老板,是必然要考虑成本问题的,我们看到有些公司boss比较重视marketing或者其它什么东西,也正是从成本角度出发来考虑的,或者可以说“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远见”!
譬如为什么做市场调研?我可以从“说服用户”这个角度简单分析一下:
以往我们做产品,往往是埋头做,做完了再去考虑怎么卖,这在以前是行得通的,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会发现,倘若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不能匹配用户的需求,那么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做后期marketing,用户都不买帐,于是我们就开始做市场调研、用户分析。这虽然貌似增加了aihuau.com前期成本,但后期说服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于是整体成本就下降了。
所以我们在考虑该怎么做marketing的时候,要考虑考虑总成本的问题。
而smile文中提出公司不够重视的问题,此为现象,原因则是目前的大环境没有足够理由说服老板去花这个成本。
2、marketing的几个阶段
那么按照市场发展的路线,我简单归结marketing的几个阶段(不完全):
当我们做出来一款产品,放到市场上的时候,就要考虑下该行业的marketing现状了,而该marketing现状也不是以某款产品的意志而改变的。
A、供不应求阶段:
比如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做一个稍微差不多的产品,根本连喇叭都不用喊,大家都会排队来购买,因为物资匮乏,这个时候完全就是一个买方市场。此时根本不需要marketing。
B、 传播阶段:
随着用户的需求被不断的满足,产品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需要广而告之了。但此时也仅需要传播。
C、 促销阶段:
用户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而产品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就开始比促销了,谁能用促销手段打动用户,谁就能卖得多。
D、营销阶段:
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竞争趋于白热化,而用户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也逐步加重,此时单靠促销是不能解决长久的一些问题的,营销才能发展起来,最后发展成一场心理战!!
那么我们现在,或者说互联网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呢?
其实我们离营销阶段还差的远,我们顶多处于营销阶段,甚至一些细分的行业尚处于传播阶段。
那么,也就决定了现在我们的marketing现状了。
3、几个观点
A、“产品运营工作差异决定其专业性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产品运营的工作难以衡量呢?其实恰恰是专业度发展不够。
为什么专业度发展不够呢?是由于市场环境没到这个阶段,或者说目前市场环境决定不需要专业的marketing。
B、“产品运营‘落后’是整个互联网的现象”
这句话本身我是支持的,只是想延伸一下。
任何一个行业的marketing现状,是由该行业所处市场阶段决定的。除非产品情况和市场环境两个因素改变,否则某公司的marketing专业度是无法实质性提升的。
C、“吹响产品运营的号角网聚各界运营高手”
我支持,但一定要“认清现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且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驳顺势而为
上面讲了“顺势而为”,我要简单讲一下“驳顺势而为”了。
因为上面的内容不能概括我的全部观点,而万事亦不能太过极端,所以补充一些看法校正一下。
其实我在很久以前是瞧不起顺势而为这个观点的,因为听起来太过消极,少了些积极进取的味道。
但其实当时理解的比较片面,顺势而为只是一种择优的选择方法,并不代表全部,但我们应该掌握这种方法,在关键的时候“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比如在如此市场环境下,我们究竟需不需要推进marketing的专业度发展呢!
答案肯定是需要的,但需要解释下:
A、行业的推进需要领头羊,否则不可能有所发展。但愿意做领头羊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成本巨大,愿不愿意做取决于很多因素,譬如boss的性格等等。
但话说回来,我们看到不少公司比较先进,某些方面搞得不错,但其是有诸多特殊性决定的。此亦要综合考虑,不可强求。
B、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如果我们很需要一个东西的时候,才去准备,注定要是落伍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做到未雨绸缪,在还没有发展到营销阶段的时候做好准备,那么我们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多去思考、多去尝试。
这类似于sony、Philips这些公司研发概念性产品的思路。所以smile提出学习交流,我是双手双脚赞同的。
C、事情的推进需要有突破口
不可过于理想,事物的改变是需要渐进的。
想一下子改观现状亦是不可能的,否则只能增加自己的挫败感。
那么我很赞同“搞特区”的做法。譬如一个市场部门,负责5款产品,那么想要5款身上都变得专业,很难。那么我们不如从某款上面开始尝试,此时一不至于犯盲动的错误,二也不会落伍。也就不会犯“左”倾或“右”倾的错误了。
小结
我们不是为了marketing而marketing,而是需要从我们的目的出发,考虑成本,来决定我们该怎么做,具体一点的话,我则认为可以把“说服用户”当成主线目标,一个marketing人员,亦要纵览全局,深刻理解产品和市场各方面因素,才能将marketing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