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3.0”乃丰田车系高档知名品牌,是工商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成功者的心爱之选,意味着个人奋斗、成功和奢华,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时代,皇冠确实风光一时,赢得了世人无数艳羡的眼光。
无独有偶,中国的化工行业,确切地说是万能胶产业,巧妙实施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如今也生产起“皇冠”来了。当然此“皇冠”非彼皇冠,只是一种万能胶产品的“品牌”而已。为什么笔者连“品牌”二字也要打上引号呢?这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近段时间因工作需要,本人走访了广东惠州市场,几天下来,印象殊深。惠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带,一直可称“欠发达地区”,因为深圳、东莞、中山、顺德“四小虎”排在它前面十几年,压得它简直喘不过气来。上个世纪末的“海南、北海、大亚湾”三大经济泡沫中,不幸又有惠州的影子。直到近年,顺德在划归佛山后彻底拭微,而荷兰壳牌终于带着四十几亿美金的真金白银落户大亚湾了,这让惠州在珠三角的版图上才开始大放光彩。别人的宣传我也许可以不信,这次我自己在惠阳区淡水镇参观一个装饰材料经销商的仓库,其库容达到2万平米,这可是真的。坦率地说,很多二级市场、包括不少省一级市场,号称生意一年几个亿的老板,我也没见到有这么大的仓库;即使有这么大仓库的人,我想也未必有那么多的货物可存放。可见惠州确实今非昔比了。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在惠城区溜达一圈下来,我对惠州的感觉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何故?同样是一个“皇冠”牌子(这里我就羞于再称之为“品牌”了)的万能胶产品,无意之间发现居然至少有10个!而且,有的铺面竟然陈列着两个不同厂家的“皇冠”,堂而皇之地摆卖。这在全国几乎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非常发人深思。
五味之一:“甜”。
笔者入行化工十余年,以我粗浅的的行业知识,知道“皇冠”最初是东莞东日涂料有限公司(原名“东方红化工”)注册的万能胶品牌。有人可能误会,认为这会对皇冠汽车构成侵权,其实这样注册商标,在中国是合法的。总之,在前些年,“东方红皇冠”确实一度在市场火暴过,给消费者(指木工师傅)留下了较好的口碑,在整个南中国销量相当不错。尤其在深圳、东莞、广州地区,该品牌至今仍以良好的性价比而拥有一部分忠实用户。虽然此公司近年因股东整合而在行业掉队,但“皇冠”作为它的主打品牌,仍然可以代表一定的品质和信誉。说起皇冠,终端消费者联想到的是汽车——高档;木工师傅联想到的是“东方红皇冠”,也是高档。总之,后来者借势可以将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品牌“包装”为知名品牌,这个过程几乎是举手之劳。
五味之二:“酸”。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目前都还没有孵化出真正的大品牌,而所谓“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很多也只能说是“行业驰名商标”、“区域名牌产品”。即便如此,要真正达到这个国家级的高度,众多企业也有很长、很艰辛的发展之路。那么,“拿来主义”、“借船出海”、“模仿秀”、“山寨版”等现象就在所难免。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什么行业好做,大家都一拥而上,直到迅速把这个行业做滥、做垮。早年的VCD、DVD尚记忆犹新,后来的奶业又迅速翻版,甚至象钢铁、汽车、太阳能发电这些产业也不能幸免。以笔者所在的化工行业而论,油漆涂料在日本只有两个品牌,美国只有四个品牌,而中国,谁能统计有多少品牌呢?仅仅一个顺德,在高峰期,我想也不会少于三千个“品牌”。这里面确实孕育了一些真正有含金量的品牌,但事实是:95%以上的杂牌,装的都是“垃圾”,是欺世盗名的东西。本来如立邦漆,三棵树,其5L金装5in1在专卖店的售价一般不低于380元。而一些国产“山寨五合一”出厂只需50-60元,商家也敢鼓吹这个比立邦、三棵树的五合一还“好”。行业的无序竞争直接导致市场的良莠混杂,市场监管喊了这么多年,雷声大雨点小,政府相关部门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作为的方式有问题、力度严重欠缺。
五味之三:“苦”。
话题还是回到惠州市场的“皇冠牌”万能胶。去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今年不少人在万能胶产业一拥而上。我虽没专题调研这个课题,但粗略一看,东莞还有三家公司在生产“皇冠”胶水,增城一家,惠州一家,广州两家,江门两家,肇庆两家。这些产品不仅品牌相同,甚至包装设计也很类似。
大家能够一窝蜂地来挤“东方红皇冠”,是看准了它的“软肋”:这个品牌虽然在市场存在了很多年,但是并没有取得商标注册的“R”,而一直是申报注册的“TM”。所以说中国式的智慧可以让它在市场流通,却最终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商标申请人在前面多少年所付出的心血最终被人嗜噬殆尽。
再来看趟这趟浑水的又是些什么人呢?这里面除了三四家小厂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贴牌灌装的经销商,他们打着“正规厂家”的幌子招摇过市。我在这里没有任何不尊重“OEM”的意思,大家知道赫赫有名的耐克也是贴牌生产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国际名牌。问题是,耐克贴牌的标准是哪里软硬件一流,而且符合它的管理规范、品质标准才往哪里去贴;而我们国内的某些人的贴牌标准,可能惟一看的是哪里便宜就往哪里去贴。如我所知道的这些“皇冠牌”中,广州有一家经销商最初在广州贴,后来在深圳贴,甚至到江苏帖,现在到揭阳贴。我个人觉得跨度这么大,如何控制产品的品质,的确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化工产品,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品质长期稳定,而上述“皇冠牌”,恐怕最难保证的就是这一点。
五味之四:“辣”。
学哲学的时候,老师常教导我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的,惠州市场在熙熙攘攘的“皇冠牌”胶水热中,谁是真正的得益者?这个不难看出,就是那些殷勤上门的“皇冠”推销者。他们巧言令舌,鱼目混珠,乱中取利。那么,谁是这股“皇冠热”的“受害者”,或者说,谁是这场博弈最大的输家呢?
可能不少人会夺口而出:消费者。因为按惯例,市场一出侵权行为,消费者总是首当其冲。
以我管见:消费者的利益在目前并没有严重受损。原因在于,如果满街摆卖各路来历不明的“皇冠万能胶”,必然导致这个牌子迅速贬值(化工行业与快消品没有可类比性——作者注),表面看消费者眼下并没有花冤枉钱,因为没有谁敢把“皇冠牌”卖高价,反而容易被商家拿来做杀价利器。这样的话,消费者反倒是既得利益者。
而真正的大输家,依我看首先是正牌厂家和优质产品。我们知道,市场运作中,一直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杂牌乱窜,必然在市面上难觅优质产品的影踪。其中,价格只是一个因素,而正牌不愿意来参与搅浑水,厂家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当然这必然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名牌产品的在局部市场的缺位。这是正牌厂家以直接的市场份额牺牲作为代价。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
另一方面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这股“皇冠热”,售卖的商家和门店也都是间接受害者、大输家。这些小厂杂牌或胡乱OEM的“皇冠牌”,本身就是绝大多数是固含量不达标、溶剂非国标、环保性能不达标、无注册商标,甚至厂名、厂址、电话和执行标准不详、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仿冒产品。其中大多数是用SBS加填料冒充纯氯丁胶的产品,但在包装桶上无一不印上“防火板、铝塑板专用”。实际上,这些产品在使用后防火板起泡、铝塑板开胶的投诉比比皆是,而且胶水的持久性根本得不到保证,更遑论对师傅和业主的健康保护?商家经销这些劣质产品,固然可牟一时之利,而且装修后验收时不一定有麻烦,但时间一长,原形毕露,使用者(木工师傅)和终端消费者(东家)的口碑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对于开店做生意的人的负面影响或许是巨大的,因为在如今这个诚信消费的时代,商家的短期行为间接透支了信誉,必难取信于人,最终让自家的核心利益受损。
“莫把业主当傻瓜”、“莫让皇冠变垃圾”,这是我离开惠州时的内心告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