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是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参股巢东水泥,拥有四支股票,现已形成水泥、化学建材、节能环保、物流贸易等几大产业板块,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下属11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员工4万余人,总资产达470亿元。目前,水泥主业产销量已突破1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塑钢型材产销量达5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4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9位。
海螺集团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集团是以宁国水泥厂为主体而组建的,宁国水泥厂成立于1978年,伴随着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昔日的荒山野岭到现代化的水泥企业,从单一的山区工厂到大型企业集团,海螺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之路,创建了富有特色的海螺发展模式,开辟了我国水泥行业低投资、国产化的先河,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线、第一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成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头羊、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节能减排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水泥余热发电的诞生地,创造了我国水泥工业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构建了一座座世纪的丰碑,形成了“主业树大根深、他业枝繁叶茂”的集团化经营管理新格局,为把水泥工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海螺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强水泥和新型化学建材主业,谨慎发展与主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将海螺集团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是1996年9月3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其前身是全套引进日本三菱重工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宁国水泥厂。90年代中期,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低成本扩张方式,宁国水泥厂完成了从工厂到集团的体制转变,发展成跨地区的建材企业集团,后被国务院批准为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海螺集团成立以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由一个单一的水泥企业发展成为控股经营2家上市公司、4支股票,控股、参股、合资经营5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1997年,海螺水泥赶在东南严金融危机前一天,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水泥类H股上市公司。2002年初,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在国内增发A股,成为国内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实现了企业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成功对接,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今年初,海螺集团再次取得多家商业银行的大额授信,并被评为AAA级信誉企业。海螺集团1993年水泥销售量为150万吨,2008年实现产销超过1亿吨。2002年,海螺型材产销量达50万吨,集团总销售收入由1993年的2.8亿元,2008年实现汇总销售的490亿元(含税),海螺集团的总资产由1993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70亿元,完全实现了集团资产跨百亿的目标。 中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CONCH)简称“海螺水泥",由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组建而成,属H股和A股上市公司。 水泥制造是集团的主导产业,水泥总产能现已达1亿吨,连续16年居全国水泥行业第一位,连续多年位居亚洲第一,自1996年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产能规模由初期的50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亿吨,年平均增速达45%以上。 集团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集团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新型干法能耗指标达世界先进标准,大型装备技术尤其是4条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世界上仅有7条)领先世界同类生产线5-10年, 目前,公司下设浙江、苏北、苏南、皖北、川渝、陕甘等七大管理委员会,下设110多家子公司,并已开始在芜湖、铜陵建设三条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集团致力打造生态环保型水泥产业,所有生产线污染物排放现已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控制标准,实现了矿山“零排废,2008年消纳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约1100多万吨,为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 海螺集团为国内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最早应用者。通过十余年的集成创新,针对水泥工艺特性改进设计,自行研发DCS系统,个性化设计,使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无需消耗燃料,发电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 2005年海螺集团率先在所有生产线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生产线。到2008年底已建成31套机组,装机规模达到520兆瓦,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年节约140万吨标准煤,减排346万吨二氧化碳。 余热发电技术在行业内迅速得到推广,截止目前,集团已承建了96套余热发电机组,规模达到1325.6兆瓦,涉及国内外20多家水泥企业集团、155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发电量约100.78亿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年节约363万吨标准煤,减排874万吨二氧化碳。 海螺集团联合开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是利用水泥窑稳定的高温环境完全降解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燃烧的热能可替代部分水泥熟料生产所需的燃料,灰烬用作水泥原料。铜陵海螺公司实施的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项目,日处理能力可达600吨。该项技术可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大量占用土地、产生二次污染的难题。 工业废渣的消纳利用。多年来,海螺集团不仅在建设和生产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同时还依托专业优势,积极研究各种工业废渣的特性,大量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大胆试验处理社会废弃物,积极分摊社会环境污染负担。自1997年至2008年共消纳工业废渣4070万吨,主要的废渣品有磷石膏、脱硫石膏、氟石膏、硫酸渣、粉煤灰、铜矿渣、铁矿渣、钢渣、炉渣、煤矸石、磷酸渣、电石渣及铁矿尾渣等,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保型社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海螺”的名称来源于宁国水泥厂的海螺牌水泥商标,而海螺牌的命名则出自宁国水泥厂石灰石矿山的名称“大海螺"矿和“小海螺”矿。 海螺水泥以管理严格、产品优良而著称,1996年在水泥行业率先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海螺牌”水泥被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连云港核电站和上海磁悬浮列车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 1993年,“海螺水泥”的年生产能力仅为150万吨,到2008年底,已超过1亿吨,进入世界水泥三强。其发展速度在中国水泥工业史上是空前的,其生产规模在中国水泥行业也是独一无二的。 截止目前,“海螺水泥"共拥有31个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和44个水泥粉磨站,广泛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陕西、甘肃、四川、重庆、贵州、山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已投产和在建的2500—10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近70条,产销量已实现1亿吨,接近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量近1/2。 “海螺水泥”的迅速崛起,对我国水泥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速了中国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海螺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开创低投资建设日产2000吨和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先河,使我国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决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海螺水泥生产成本低于立窑水泥,使通过市场竞争淘汰立窑水泥成为现实。新型干法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正有力地加快着中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 其次,引领中国水泥工业的进步。“海螺水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水泥工业技术开发的主体,与设计、制造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低投资、国产化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现在正利用引进关键的烧成技术,开发日产10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海螺水泥"通过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型化的技术开发,正引领中国水泥工业朝着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第三,整合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水泥市场。“海螺水泥”的超大规模和雄厚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其优质的产品和低廉的成本阻挡着境外水泥和立窑水泥的冲击。 第四,完善了中国水泥T型发展战略,实现与国际水泥市场的接轨。由于“海螺水泥”在长江沿岸建设了一大批熟料基地和在长江三角洲建设了一大批水泥粉磨厂,使中国水泥工业T型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T型布局更臻完善。“海螺水泥”在建设熟料基地和水泥粉磨厂的同时,建成了装卸散装水泥和熟料的专用码头,建立了散装水运的流通体系,从而创造了大量出口水泥的条件,实现了中国水泥市场与国际水泥市场的接轨。 第五,改善我国水泥工业在国际上的形象。过去,中国水泥工业在国际水泥界以规模小和劳动生产率低而著称。“海螺水泥"的崛起使中国有了年产1000万吨级的熟料生产基地,有了劳动生产率为10000吨/人·年熟料的工厂,有了年产4000万吨以上熟料的大型水泥企业,其规模和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使“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成为国内外的共识。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二十三,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2009年,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6位,制造业第51位;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名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