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帖公司(Deletes the placard company ;Quote delete Corporation)。
删帖公司,也被称为网络危机公关公司,是指近些年来纷纷涌现的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删除网帖”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还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某公司删帖价格大致四五千元一单,方法是找网站内部人员去操作删帖,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去攻击网站、使用黑客。 删帖公司应运而生 有需求就有市场,堪称是一条永不过时的价值规律。网络时代,人们的交流更便捷,诉求表现更直接,信息传播更富有效率,但一些灰色事物也依附网络应运而生,譬如这个“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意味着市场的庞大,“删帖价格大致四五千”意味着利润的可观,而“私下给一些钱,而不是攻击网站、使用黑客”,则表明这其实是一个低门槛低成本的活儿。种种迹象都显示,从纯市场的角度看,“删帖”正有望成为一个“朝阳型”产业。 可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类公司呢?某职业删帖公司的广告语写道,“网络可能在一夜之间为一个企业打造一个天堂,但是更多的案例表明,地狱要比天堂更容易打造……网络上的负面消息很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企业的口碑就会被毁于一旦。所以,清除负面信息负面报道刻不容缓!”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广告策划,真诚而有针对性,对它的潜在客户极富诱惑力。不过,也正因其“真诚”,才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这些“职业删帖公司”的真实面目: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美其名曰是“网络危机公关”,但我更愿意送它们一个“信息杀手”的称号。 “删除网帖”最经典的案例,或许应该追溯到2007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事实上,在事件暴发前几个月,婴幼儿喝三鹿奶粉长结石的消息就已经开始在网上零星出现,但很快被屏蔽乃至封锁。事后查明,是前三鹿集团花300万成功地“公关”了一家著名的搜索网站。这种卑劣无耻“交易”,使得有毒奶粉得以更久地在市面招摇,受害面积因此而持续扩大,救治时机一再延误。最终,一个民族品牌轰然倒下。很多人以为,这会是一次重整新闻媒体职业操守的契机,但也许当时我们把太多的目光聚焦于事件本身,而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不够深刻,也或许是涉事的这家网络媒体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总之,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逐渐成形的开始,而众多商家显然也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条维护其企业形象的“终南捷径”。如果几千元钱就能搞定的事,企业哪还会去管你消费者“洪水滔天”?删帖公司以合同吸引业务 “我们可以和你签订合同,如果达不到你要的效果,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删帖公司业务员随即提供了删帖合同样本。在这份名为《危机公关处理合同书》的样本上,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必须把不良信息的链接提交给乙方即某某删帖公司,而该承办公司必须在约定时间内,删除相关信息,而且要由甲方验收。 这份合同末尾有个附件。附件对网络公关工作进度、安排、价款、交付和验收方式等内容作了具体约定:删帖公司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危机公关处理工作,并通知甲方。甲方在危机公关处理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对危机公关处理结果进行验收。甲方在验收后,按以上时间约定付款给删帖公司。 何必去找删帖公司 在互联网社会里,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通过商业收买钳制舆论是一种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的落后意识。从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当事企业曾经试图“消音”、“删帖”最终还是导致失败中就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与其寄希望于收买舆论、堵塞言路,不如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的精神,不作假欺诈,认真履行企业和单位的公民社会责任。 即便是一些守法企业,有时也担心不实传言带给自身名誉和商业利益的损害。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自身过硬,就要学会用全面、客观的信息引导舆论。即便是某些瑕疵被放大,也要正视问题,积极改进,而不是给删帖公司送“上门生意”。 当然,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也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职业规范。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太年轻了,还不知道真实、理性、公信力在舆论领域的真正价值,因而,容易被眼前的一些利益所诱惑,殊不知,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互联网媒体,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会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而,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名誉,对于一些删帖诱惑敢于说“不”,才是一种真正负责的做法。 以怎样的胸怀面对舆论,以怎样的态度正视自己,是引起人们困惑的“删帖公司”兴起的时候,带给社会各界一道并不轻松的必答题。 删帖公司的是与非 对被曝光的企业而言,“网络公关公司”的出现是一个福音,可以消除负面影响了,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不啻是一个噩梦。我们总以为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切,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是“被不明真相”了。 “职业删帖公司”显然只是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小丑,真正值得拷问的则是一些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良知,以及日益复杂化和利益化的舆论监督生态。“职业删帖公司”一再强调他们公关能力的强大,以及公关技术的“合法”性,这实际上已经表明,被公关的网络媒体非常广泛,删除负面新闻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还意味着,你我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 网络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上的杰出表现,让人们欢呼“网络监督时代”的到来。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能净化新闻环境,不能坚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形式上的改进终究敌不过良知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