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今天 中山日报



  

  广东省中山市委机关报《中山日报》1992年8月28日创刊,原名《中山报》,《试刊日期为1992年6月28日,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中山日报》。《中山日报》发行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惟一可以进入台湾地区的党报,《中山日报》试刊及创刊时为对开四版,现为对开十六版。自1992年创刊迄今,报业发展令同行侧目,日出版量达16个对开双面彩版,发行量达7万份,地区人均发行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发行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唯一可以进入台湾地区的党报。此外,子报《中山商报》内容生动活泼,报道紧跟热点,深得市民欢迎。

  《中山日报》的办报宗旨是“扬党报之长,取晚报之形,采百家之优,纳民众之声”,突出中山特色,关注民生,贴近社会,贴近读者。

  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拓展,报社员工由创刊时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30多人;采编人员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8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26人,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报纸出版量由原来对开四版,周二、周三刊的《中山报》变成了现在的对开十六版日报;由单一的报纸变成了集报纸、画报、大型电子显示屏及新闻网站于一体的多功能宣传媒体。日发行量已突破6万份,其中七成以上进入家庭。发行范围除了覆盖本市外,还发行到包括澳门、香港及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是国内唯一可直接进入台湾地区的党报。中山日报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的报社主营广告收入达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中山日报今天 中山日报
《中山日报》获奖甚多,其中2002年获全国和省好新闻、论文、新闻摄影奖等共24项,其中新闻、摄影、文学类共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7个,好版面奖2个、好标题奖3个;论文类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个;获第四届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银奖和首届中国新闻摄影金烛奖、银奖各1个;获中国作协颁发的小小说创作”园丁奖”1个,获广东省新闻”金梭”奖一个。

  2002年8月,该报乔迁楼高17层、总面积近15000平方米的新报业大厦,办公实现了无纸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采编效率。同时,也对印刷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两台彩印机联体运行。

  2003年,中山日报在原有版面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求发展,于2003年7月4日推出了第一期对开八版的《生活》增刊,刚一推出便以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中山日报共设有13个部门,包括6个采编部门(编委办、新闻部、副刊部、新周日部、摄影部、专题部)、3个行政部门(人事科、财务科、行政科)和4个经营部门(印刷厂、中新广告公司、广告部、通联发行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92494.html

更多阅读

《安徽工人日报》2014年12月11日发表:那个总想让你好的人

那个总想让你好的人《安徽工人日报》(2014年12月11日02版)文/刘世河11岁那年,我从村上的小学毕业后,升入离家几公里外的镇上读初中。刚开学不久,就开始上晚自习,所以放学后再步行回到家,一般都已是晚上10点多了。 从镇上到我们村,中间必须

《闽南日报》:“面粉枣”还能飘香多久?

《闽南日报》:“面粉枣” 还能飘香多久?  说起面粉枣,很多年轻人可能闻所未闻,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漳州老市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道传统小吃了。早期在中山公园门口、新华北路“圆圈”及

史上最全中山特产集锦 中山特产

史上最全中山特产集锦(送礼自用,必备干货)http://www.zssn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3489作为一个吃货型的新中山人,商房君近日发现中山的特产竟然是如此之多,虽然知道"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

潮州日报新年第二稿 潮州日报电子版

没想到同学聚会这篇文章过了这么久还能够发表,大约投出去得有两个多月了。今天当我搜出这篇文章时,心情很是激动,自己埋下的种子,终于开花了。潮州日报是我的所向往的,能上广东的报纸,我很欣慰。以这篇文章献给依安师范九一三班的每一位同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日报》数字报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若干思考中山市早在1990年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近20年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更加迅速,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5% 的速度增长。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必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议中山市

声明:《中山日报今天 中山日报》为网友痛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