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年12月28日威尔逊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斯汤城,祖先大部分是苏格兰血统。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三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8226;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1912年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并且在后来获得连任。1919年,威尔逊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威尔逊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总统,这不是因为他一生十余部的专著和数十篇的论文,也不是因为他曾经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头衔,而在于他从学术和教育的角度正式确立了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科的地位,并第一次提出了同西方列强崇尚的武力解决问题针锋相对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这种学说影响之大,是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所不及的,即使今天仍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可以基本上概括为四点: 第一、人性可以改造。威尔逊认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人的根源是可以被转变的,其观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他的这一学术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人类社会也将藉此走向文明。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威尔逊认为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人民可以达成谅解,用和谐的眼光去看待各自的矛盾,并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各自的矛盾,而作为国家政权操纵者的政府官员则可以良好的协调这种意愿,从而化解矛盾。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用现代的观点说,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是非零和的”,也就是说,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上一条为基础,以合作与协调为手段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规避冲突和战争从而实现双赢,这种双赢在当时就是集体安全体制。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倡导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矛盾,而是实现这一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就是联合的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威尔逊的观点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否认了大国之间扩张军力和理性,并对大国之间的军事扩张造成的不信任提出了强烈的抨击,这在于当时正在积侵略别国并刀兵相见的世界格局无疑影响巨大,同时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实质上就是以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为蓝本建立起来的。但是其学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国家之间的矾渣是不平衡的,其所提出的人性改造本身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宗教、民族、地域、血统等等的复杂因素会使得人的修养的认识造成偏差,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便无从谈起;此外其关于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过于理想化,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摩擦并没有一个组织来约束,国际法也就无法得到贯彻――或者说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不信任而导致分歧,而此时的国际组织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压制这种分歧,这样的国际组织必然会产生分裂。 1919年,威尔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正式创立“伍德罗8226;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至此,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政治创立,威尔逊本人担任学院讲座教授,其个人的学术威望达到顶峰,也为其在人类文明史刻下浓重的一笔。 但是与此相比其政治前途却在此时陷入困境,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在两院中的巨大影响,鼠目寸光的两院议员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威尔逊提出的包括美国加入国联等一系列使美国跨入世界支配大国行列的议案,并且无知的将国际联盟同欧洲古老而落后的“神圣同盟”相提并论,也使其在政府内部遭到深深的质疑。同时在国际上,他提出的是十四点原则也被很多政治家质疑,英国政治家尼柯尔森形容威尔逊倡导下的巴黎和会:“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以觉悟,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920年,威尔逊在遭到质疑的忧郁中去职。他在卸任后仍然为他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奔走呼号,拖着沉重的病体夜以继日的穿梭各地发表演说,力图使美国走上时代的潮头,并期望美国能够负起维护集体安全的重任。但是他的这一理想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由他的后辈――富兰克林8226;罗斯福实现。 1924年2月3日,威尔逊因中风在怀着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深深不满和对他所创立的国际联盟的复杂心情中逝世,享年67岁。 在威尔逊大学刚毕业时,他曾写道:“一个总统,只要他的能力允许,想在法律和道德方面成为多么伟大的一个人物,就可以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物。”果然,当他自己登上总统职位时,他实践了自己年轻时的这个说法。在美国人心中,他是可以与林肯比肩的巨人。美国史学家认为:威尔逊是使美国取得重大进步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