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延钦
引子
9月2日,久违热闹的粤北韶关南雄市,人头攒动。
一场东莞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当地电视台狂轰式的宣传下,如期举行。招聘会上午8点开始,当地政府为保证招聘效果,早上用小巴从各乡镇相继拉来了近千人,但这也远远满足不了现场企业提供的4500个岗位。身材瘦小的李芝持着身份证,从一张桌子面前挤到另一张桌子面前。一个小时后,她失望地从人堆中挤出来。她问过五六家企业,但都被婉拒,原因是她39岁了,“严重”超过绝大多数企业对普工要求的上限。比李芝小4岁的唐云凤,则顺利找到工作,她被一家电子厂录取,对方告诉她,基本工资770元,加班费7元/小时,每天工作时间根据订单而定。“就这么一点钱,谁想去。”唐云凤嘟噜着,让工作人员把她已经写上去的名字划掉。返回古市镇的车上,两人不怎么说话:李芝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唐云凤找到了,但根本不想去。打工的记忆对于东莞,李芝和唐云凤并不陌生。她们都曾认为,东莞是打工天堂。
南雄市,地处韶关最西边,北接江西赣州,东连河源市,从有历史记载那天算起,一直撇不开农业、烟草。就是本世纪初,这里也几乎与现代工业绝缘。全市46万户籍人口,每年约有80%在外务工,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莞和深圳。1994年,唐云凤第一次来到东莞,是虎门一家服装厂的“开厂员工”。李芝比她晚两年来东莞,进的是电子厂。同一年,南雄市一个国营厂工人的月薪在150元左右,而唐云凤来东莞的第一个月,已经拿到400元,第二个月是500多元。年底,唐云凤带着1000元回家,这比当时家里所有的存款还多。在这个普遍贫困的粤北农村,这种诱惑是巨大的。过完年,唐云凤16岁的弟弟也跟着出来打工。一个又一个的劳动力,从偏远的古市镇奔赴珠三角各条流水线上。“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了。”唐云凤回忆,因壮丁都外出,就是村里需开凿新井,都要安排在春节前,等大伙归来。1996年,手艺已经熟练的唐云凤每月能赚500多元,经人介绍结婚,丈夫比她大两岁,也正好比她早两年外出打工。唐云凤在古市镇还有土地,但都交给邻居耕种,没有租金,每年还要给人家一两百块钱,代交提留款。“土地不能荒,否则会有人上门收荒土费”,不过,唐云凤并不是很在乎这点钱,毕竟夫妻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1000多元。赔钱请人家种地的历史在2005年初结束。过完一个还算富足的新年,丈夫不肯再南下了。唐云凤觉得,丈夫吃不得大苦,总是嫌厂里的伙食不好,住宿条件差。另一个原因是,唐云凤邻居家一栋三层的新楼已盖起来,里外都铺着瓷砖,这让她心里有些不平衡。这家的男人只有过短暂的打工史,后来一直待在家里,承包村里的土地种黄烟。农闲的时候,开着那辆运烟的卡车,给人家跑运输,没过几年,已成为村中“首富”。“盖一栋这样的房子,要花近十万元。”唐云凤盘算着,夫妇多年来打工的积蓄,离十万元还差三分之一的缺口。唐云凤计算过,2004年她每月800元的收入,只比1994年多了300元,而同期物价则翻了几倍。“物价越来越高,钱越来越不够花。”唐云凤很多亲戚,目前仍在东莞务工,她们告诉唐云凤,现在拿的工资和她在2004年拿的,相差不多。唐云凤说,留守村中耕田,到古市镇菜市场卖菜,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会比外出打工差,“我实在想不到再外出打工的理由。”消失的差距
在古市镇官员看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一步步实施,务农收益与外出打工收益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加上留在家中更为闲暇的生活,很多民工,特别是家乡经济条件较好的民工,由不得不出去打工,变为不必要出去打工。
南雄市劳动部门一负责人表示,南雄市目前aihuau.com已打出“家门口就业”的口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落后地区的经济腾飞,曾经远走他乡的本土劳动力将会很快回来。对南雄来说,这是首次外市企业大规模招工。但东莞劳动部门在去南雄招工之前,早在8月19日,已开始外市招工“试水”,带着40多家企业的5300个岗位前往人力资源输出地——云浮市举办招聘会。无论在云浮还是南雄,为了让招聘会达到预期效果,东莞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还自掏腰包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广告,并在下辖各镇挂上招聘条幅,甚至首创“跟踪服务”,准备好大巴车,把招来的人直接接来东莞,落实所有人员和职位。可云浮招聘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5300个招聘岗位,仅1150人入场,376人达成协议,招聘会当天有意乘大巴车来东莞的只有131人。情况还在急转直下。留守在云浮的东莞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招聘会第二天挨个打电话落实时,这一人数降至42人。第三天开车时,最终随车来东莞的仅为31人。“云浮招工可以证明,到地级市城区招聘是不行的,韶关招工,必须下到县一级的农村里。”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萧欣欣说,南雄招聘就是在此思路下开展的。南雄招聘,尽管提供4500个岗位,但只有约2000人进场,553人与企业达成劳动协议,与云浮招聘相比有所增加,但显然不能满足莞企的“胃口”。古市镇官员认为,正是国家惠农政策的一步步实施,务农收益与外出打工收益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加上留在家中更为闲暇的生活,使很多民工,特别是家乡经济条件较好的民工,已由以往那种不得不出去打工,变为不必要出去打工。回家务农的人毕竟是少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加378万人。“即使是经济低迷的2009年初,整个南雄返乡民工也不过6000人,人都到哪去了?”南雄市劳动局办公室主任李宇感到很纳闷。李宇所能肯定的是,拥有2万人口、素有南下打工传统的古市镇,愿意去珠三角流水线的工人已越来越少,更多的劳动力,流向了只有三块钱车程外的南雄市区,“我告诉那些想来南雄、古市招工的外地企业,这里的形势不乐观。”当地农民钟祥富说,在经济最低迷的上半年,他没有留在古市镇,也没有南下到珠三角,他在邻县呆了几个月。今年2月份,钟祥富在邻县一家模具厂找到工作,月薪1100元。这个数字被印刷成巨大的标语,挂在古市镇上,使得他们从镇上带走不少劳动力。去年12月28日,广东精细化工基地在南雄市落成揭牌。据报道,“精细化工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引起了境内外、尤其是香港和珠三角众多客商的关注,当天便有23个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资金达38.5亿元,同时有8个项目竣工投产,还有20个项目破土动工。“南雄还有很多大项目在谈在建。保守估计,5年后本土劳动力将不能满足南雄的发展。”南雄市劳动部门一负责人表示,南雄市目前已打出“家门口就业”的口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落后地区经济腾飞,曾经远走南雄的本土劳动力将会很快回来。天然的矛盾
南雄市劳动部门负责人称,举行招聘会,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南雄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这些剩余劳动力包括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问题,比解决年轻人就业还要关键。
在签订协议的人群中,钟祥富成了唯一一个面容苍老的人,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正逐渐成为外出打工的主力军。对于东莞,钟祥富并非完全陌生。从1992年到1997年,他曾经数次在南雄到东莞的几百公里路程间往返,那时候,他是东莞一家电子厂的普工。钟祥富对东莞的记忆,除了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资外,还有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夏天炎热的厂房,挤满12个人的宿舍,永远是水煮白菜加两片豆腐的伙食。即便如此,他对即将前往的地方依然充满信心:10多年过去了,什么都会变。面对失望的李芝,唐云凤安慰说钟祥富找到工作是因为他是男人,能干粗活,“现在我们这些老人,哪能和年轻人争?”无疑,在南雄招聘会上,绝大多数企业将年龄限制为定为“18岁到35”岁。“80后、90后打工者,年轻力壮,反应敏捷,更受企业青睐。”一现场招聘企业代表称。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总监经过计算,如果将年龄放宽至18岁到40岁,劳动力供给数量会比“18到25岁”的数量成倍增加。石竭某电子有限公司的做法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南雄招聘会上,这家对性别和年龄不做要求的电子厂成为“招工标兵”:招到39人,几乎比其他企业多一半。这家电子公司的做法在招聘会上“赞弹参半”。有企业表示不太赞成志业电子毫无要求的招工,“这是饥不择食的做法,如果招回去的人,根本不能适应工厂要求,有何意义?”对此,南雄市劳动部门却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学习志业电子。该部门负责人称,南雄方面举办招聘会,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南雄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这些剩余劳动力包括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解决中年人的就业问题,比解决年轻人就业还要关键。客观地说,谁说中年人就不能胜任目前的产业要求?”“企业希望招到年轻人,中年人却想得到一份稳定工作,也正是这个矛盾,导致招聘会效果不理想。”该负责人指出,当前的形势,如果企业还想在内地大量招聘年轻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后记
招聘会结束后,李芝回家了。她说过几天再到南雄的小型工厂试一试,毕竟她家不比唐云凤,卖菜赚不了几个钱。
9月4日,杨简生和钟祥富坐上了来东莞的汽车。录取钟祥富的电子公司在招聘会上承诺:每月底薪770元,算上加班费,月收入相比南雄本地工厂会高出近400元。不过,这个梦想在到达工厂的3天后破灭了。这家电子厂负责人告诉钟祥富,所有新员工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实习期,底薪为690元。钟祥富非常气愤,第二天,他和7个南雄老乡离开电子厂,其中3个人留在东莞继续找工作,4个人回家,他自己则赴深圳投靠老乡。两天后,钟祥富在深圳找到一份底薪900元的工作,“他们让我星期一去上班。”电话里的他显得很高兴。“如果这次还是不能兑现承诺,我就回家。”钟祥富补充了一句。编后语:
岗位众多、上门招聘却无人问津,这种状况若是放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想当年,东莞很多企业只要在门口贴上一个毫不显眼的《招聘启事》,亦会马上使应聘的人排成一条长龙,可惜,这种“盛况”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如果说《东莞缺工真相调查》一文所反映出的是一种宏观的上原因的话,那么《莞企韶关招工“遇冷”背后》所剖析出来的,就是微观上的详细说明了。人都到哪里去了?记者从源头上找到深刻了根源。薪酬没有竞争力、环境没有吸引力、甚至还拒绝年龄稍大的劳动力。民工留守的留守、分流的分流——这就是珠三角又闹“民工荒”的根本原因。面对今日的招聘困境,众多企业无需怨天尤人,只要慢慢把自身的薪酬竞争力、总体环境吸引力提升上去了,东莞仍然会是吸引千万务工人员的首选之地。本文原载《东莞日报》,本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