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中性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课以重税,除了课税额本身外,还可以使这些工厂减少生产或停止生产,社会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会因此减少,同时环境本身也会得到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增加,产生了除税收额以外的收益。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失。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税收涉及面广,渗透各方,个人或企业总要考虑各种税收的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仅限于征税额本身而保持“中性”,必然会存在税收额之外的收益和损失。即使是课征直接税,也有干扰市场运行的作用。“税收中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用来表示政府利用税收干预经济的程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91854.html

更多阅读

张伟:“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收中的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收中的运用中国财税浪子王骏:本文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专家张伟老师的作品。张伟老师作品已经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发布。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受人关注,在于大师的评述既联系税法,又考虑实际,虽然身处税务官方,却能保持

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2 关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研究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税收征管效率反映取得一定税收收入所耗费的征管成本高低的税收行政效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看,是指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征管成本与税收收入的比例,从量上衡量税收征管效率,接近亚当·斯密的理论;而从

预防网络陷阱 教你如何预防沟通中的陷阱

刚就遇到了最经典的骗子,他一开始就是表达说货物品种繁多,基本同一类货物,不同的牌子都有,而且报的价非常吸引,真的让人心动,但当问及用不用支付保支付的时候,他就以各种理由说怎么怎么不能用,有一条说是怕在网上留下交易痕迹被税务局的查,

声明:《税收中性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中性》为网友渣男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