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简称粮食计划署,由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合办,是联合国内负责多边粮食援助的机构。1961年第16届联大和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决定成立,起先是作为1项3年期实验方案,原定于1963年开始运作,但因1962年9月伊朗发生地震、10月泰国遭受飓风、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面临500万难民重新安置问题,各地均亟需粮食,世界粮食计划署便提前投入运作。它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宗旨是以粮食为手段帮助受援国在粮农方面达到生产自救和粮食自给的目的。援助方式分紧急救济、快速开发项目和正常开发项目3种。 其活动资源主要来自各国政府自愿捐献的物资、现金和劳务。目前主要认捐者有美国、欧盟、加拿大、荷兰、日本、德国、瑞典、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总干事约塞特 施林(Josette Sheeran) 指出﹐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从一个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的机构转变成一个参与农业发展的机构﹐目的是稳定粮食供应体制并降低对粮食援助的依赖程度。 领导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 执行局是其领导机构(原称粮食援助政策与计划委员会 ── 粮援会,1996年1月起改称现名)。由36个联合国和粮农组织成员组成,其中一半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选出,另一半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选出,成员任期为3年,每年改选1/3。执行局负责审批执行干事提出的援助项目,审查已批准的项目的执行情况。 日常办事机构为秘书处,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干事由联合国秘书长和粮农组织总干事同粮食援助政策和计划委员会协商后任命。任期五年,可连任。 1995年前,该署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粮食援助政策和计划委员会”。它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粮农组织理事会内各选15名,由30国的代表组成,1年召开两届会议。 1995年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局掌管。执行局由36个成员国组成。世界粮食计划署秘书处的最高领导是执行干事,由联合国秘书长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联合任命,任期五年。

詹姆斯.T.莫里斯自2002年4月初开始担任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第十任执行干事。为了协助执行干事的工作,还任命了四名助理干事:希拉.西苏卢、让.雅克.格拉斯、约翰.鲍威尔和苏珊娜.玛尔考拉 主要出版物: ◆ 《世界粮食计划署新闻》,季刊。 ◆ 《世界粮食计划署年度报告》(WFP Annual Report)。 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 中国于1979年正式参加该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援助的基本协定》于1980年10月04日签字并生效。同年,该署在北京正式设立驻华代表处。中国曾多次以观察员身份出席该署会议。1987年中国当选为粮食援助政策和计划委员会成员。1996年中国成为首届执行局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