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笔记之权谋:破解法不责众的管理尴尬



  代理制销售模式下,售后服务是渠道代理商的“额外负担”,他们总想少做这种费力不赚钱的工作,逐渐形成了“重销售轻服务”的倾向。法不责众,厂家如何扳回这一程?(导语)

  【现象】

  Q企业采用代理制销售模式,经过十几年积累,在全国已有近200万用户。其售后服务工作均由当地代理商负责。

  Q企业制订了严格的售后服务管理规定,要求遍及全国的300多家地市一级代理商,必须对当年销售的产品建立售后服务档案,并于年末上报公司总部。

  考虑到每年都会有部分库存无法形成销售,公司规定返回当年进货量80%者,即为合格。

  由于产品使用寿命高达15年,过了3年保质期后,维修工作量大增。尤其是近几年来,销售激增使代理商负担加重,逐渐形成了“重销售轻服务”的倾向。

  Q企业售后服务档案年回收率平均已不足20%,市场监管处于失控状态。以至于一旦更换代理商,后任代理商连本地区有哪些历史用户都搞不清楚,消费者抱怨不断。

  历届营销总监为此十分头疼,也采取过许多管理办法。

  办法一:三令五申+私下沟通。

  通知下发了一个又一个,大会小会也不断吹风。为了提高售后服务档案回收率,营销总监甚至亲自打电话一一拜托,软磨硬泡之下,最初几个月有点起色,但很快又旧态复萌。

  办法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

  为使全员参与“攻坚战”,在各区域业务人员的内部绩效指标中,加入了服务档案回收率的考核,对于不达标者还实施了升职加薪一票否决制。但多数业务员还是无法完成任务,最终罚不胜罚,不得不取消。

  办法三:痛下杀手。

  严厉处罚不达标的代理商,全额扣除其售后服务保证金(提货额的0.8%),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对销售大户也决不手软。但挥泪斩将时有发生,最终激化了厂商矛盾,导致渠道集体抗议、销售出现下滑,再次半途而废。

  眼见各种方法均告失败,营销干部感叹,档案回收只是售后服务的最低要求,连基础信息都不完整,服务质量怎能提升?

  难道这只能归结于代理制模式下,公司对一线市场控制力有限的体制原因吗?应该如何管理好渠道队伍,让他们按照企业的意图前进呢?   

 营销管理笔记之权谋:破解法不责众的管理尴尬
屡战屡败背后的三大博弈   

  把问题归罪于代理制销售模式,是典型的推卸责任做法。

  是不是所有代理制的企业都搞不好售后服务?不是。那只能怪罪于Q企业本身。

  对各地代理商的深度调查表明,Q企业围绕售后服务档案,厂商间已形成三种博弈:  

  博弈之一:服务成本 

  Q企业的售后服务档案设计过于繁琐,大大小小近二十个项目,有些明显没有监管与分析价值。安装或维修人员每天拿着这样的表格,在客户那里不花上十几分钟都填写不完。

  一旦由于业务繁忙而疏忽了,过一阶段补填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细节都记不清楚,如果为此再跑到客户那里,人力物力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代理商有两种策略选择,一是遵守公司规定,这样成本大增却无补偿,收益为负;二是不遵守规定,这样可能受到处罚,收益同样为负。但受罚金额要小于增加服务所必须投入的成本。两害相权,后者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厂商博弈之下,多数代理商都在试探公司的底线,今年比去年少交一点,明年再比今年少交一点,几年下来,售服档案回收率必然直线下降。  

  博弈之二:生存隐忧 

  Q企业近年来高调推行渠道扁平化,是代理商不愿返还售后档案的另一主因。

  经常性地更换代理和拆分市场,造成区域代理商人人自危。他们有意识地让本地信息不透明,使厂家摸不清终端专卖店的真实销售情况,从而保护自身利益。

  虽然不上交档案,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一笔简易账,哪个终端卖得好,哪个消费者是自己的客户,他们都一清二楚,当然这张底牌不会上交。

  在此背景下,代理商同样有两种策略,一是遵守公司规定,这样虽可免受管理处罚,却增加了被拆分的可能性,威胁到了自身生存;二是不遵守规定,即使受罚也优于失去代理资格。两害相权,还是后者为好。

  在这种博弈之下,小代理商不担心拆分,售后服务档案回收率反而较高,而管理相对规范的大代理商最为消极,甚至干脆硬挺,公开对抗。  

  博弈之三:法不责众 

  在前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Q企业遇到了别人很少遇到的难题——在渠道管理上已经形成了法不责众的被动局面,每年年末都不得不从宽处理。

  于是那些原本老老实实上交档案的地区有样学样,积极配合也快速变成了消极应对:不返还售后服务档案已经没有任何损失了,反正大家都不交,怎么也罚不到我,但我遵守规定却成了“软柿子”,还会受到其他地区的嘲笑。

  这又形成了厂商之间的第三种博弈:对多数代理商而言,不遵守这个规定又一次成为最优选择。

对内:扫清管理障碍   

  原因找到了,新一届营销团队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核心是改变业已形成的“代理商遵守公司规定更吃亏”的双败博弈。  

  化繁为简,破解服务成本博弈

  1.精简了档案内容,只保留必要项目,从过去的18项减少到6项。

  2.统一采用电子档案方式,利用企业内网系统传送,大大提高效率,明显降低代理商投入的成本。

  3.对于返还总部的档案,公司均给予每份5元的服务补贴,增加代理商的收益。

  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却使厂商博弈中代理商的心态发生了根本变化:遵守公司规定,有成本,但也有补偿,总收益为零,基本持平;不遵守规定却有受罚风险,收益显然为负。

  这时候,代理商已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而是一种无损和一种有害。于是,遵守公司管理规定成了多数人的最佳策略。  

  重建氛围,破解生存隐忧博弈

  事实证明,Q企业推行渠道扁平化的时机还不成熟。在总部人力、财力、物力还有不足的情况下,强行扁平化已给渠道带来重创,造成总部工作量猛增、管理效率下降、销售下滑等一系列后果。

  事实上公司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逐步停止了这种激进式的改革。但代理商仍心有余悸,还是习惯性地向公司封锁本地区基础信息。

  在此情况下,公司在不同场合、不同地区反复宣讲,上至老总下到业务员,均明确表示不再进行大规模扁平拆分工作,努力营造渠道稳定氛围。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细致工作,代理商的顾虑慢慢打消。既然返还售后档案不会增加被拆分的风险,所谓的生存隐忧也就不存在了,又一个双败博弈也就暂停了。

  最终,公司初战告捷。实行上述方式的3个月内,售后服务档案回收率明显增加,从20%升至35%。   

对外:奖罚分化,化解“法不责众”

  但是,为何扫清了在档案设计及政策导向上的内部障碍后,回收率还是不够理想呢?

  这是因为多年来法不责众状态下的放纵,已使渠道管理积重难返。

  那么如何重新管好一支历史形成的、已产生普遍颓废风气的渠道队伍?

  必须要用创新的管理手段!

  博弈学中的“公路超速行驶”问题,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其简明要点是:当大多数车辆不按照规定限速行驶时(如每小时80公里),遵章车辆就会感到危险,即它成为一个明显的障碍物;反之,当多数车辆按规定限速行驶时,违章车辆的风险就会极高,因为它必须在守法车辆中窜来窜去。

  结论是:违章是否成为普遍现象,由从众效应决定。

  研究表明,50%是其临界点,管理者只要管好了50%的人,那么从众效应就能使其他人自发地向好的方向转变。

  由此,也就有了“法不责众”情况下的博弈破解方式。  

  第一阶段:变罚为奖,取消僵化的绝对化指标

  Q企业在售后档案上的难题,根源是遵守公司规定的代理商过少,远未达到临界点。那么扩大这一部分人的比例就成为首要工作,这只能通过奖励的方式加以引导。

  为此,企业取消了80%返还率的要求,代之以相对化指标,把完成程度最好的前30名挑选出来,给以重奖。

  这样虽可能使一些返还率较低的地区得到“不该得到的奖励”,但会极大地激发了其他代理商的积极性,后面的人开始跟了上来。

  已取得奖励资格的代理商为保住奖励,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他们不觉中成为了榜样,不少地区的档案返还率也达到了80%的原有标准。  

  第二阶段:有奖有罚,增加必要的相对化指标

  当部分地区开始参与“竞赛”后,企业就有了对落后者处罚的依据——别人完成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行?

  这时候除了继续保持对先进者的奖励,对落后者也开始采取措施:增加对最差30名的处罚规定。

  实行有奖有罚,加速分层速度。原来抱成团抵制管理规定的代理商,开始分化成不同群落,大多数地区都受到了触动。

  当50%以上的地区档案返还率大幅提升时,管理开始突破临界点。  

  第三阶段:不奖只罚,重订合理的绝对化指标

  半年过后,多数地区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进步。

  此时公司宣布返还售后档案只是企业对市场的起码要求。做到了可以给予表扬,但不再进行额外奖励。对于始终不积极的、已不足10%的“顽固不化者”,公司将加大处罚力度,严重者取消代理资格。

  同时,根据目前档案返还率已超过80%的实际情况,公司修订了以前相对宽松的绝对化指标,提高了标准,规定档案返还率达到85%方为合格。

  经过近一年的分阶段努力,多年的缠手问题迎刃而解,渠道未出现动荡,售后服务也做得更好。

渠道管理的“分层效应”  

  出现集体对抗管理的现象时,管理者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奖罚手段,使被管理者分出层次来,分而治之,不断为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渠道管理中可以称为“分层效应”理论。

  当违规现象比较普遍时,管理者面前恰如摆着一杯混浊泥沙的水,不知何处下手。这时候应加入催化剂,即利用奖罚等手段,借助利益的力量使其“分层”(当奖励手段出现时,违规程度弱的人与违规严重的人的利益已不再相同),然后再分别针对清水层、微小杂质层和泥沙层采取措施。

  不管问题多么严重,被管理者中总有少部分人相对比较遵守规定,或易于改造,我们称之为“易感人群”,必须率先激励他们。

  激励措施可以壮大“易感人群”的声势,进而影响“大众人群”形成从众效应,带动比例最大的普通人响应。

  最后,当多数人都遵守规定时,再集中精力处理少数对抗管理的“迟钝人群”,采取强制措施。

  Q企业过去方式的失误在于试图对多数人采取强制措施,站在多数人的对立面,必然激起他们的反抗,导致“法不责众”。

  “分层效应”类似于战国时期的“远交近攻”思想,其原理在于永远不同时与多数人为敌,而且借助新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与原有顽固派进行对抗,可以大幅增加管理者的“管理权限半径”,增强强制力。

  中国实行土地革命时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先团结富农镇压大地主,再团结中农处理富农,最后依靠贫农改造中农,直至完全变成管理者希望的格局。  

  今日切记:

  1、有人说,政治就是获得大多数人支持的艺术。管理也是如此,成功的管理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不能改变落后队伍的面貌,往往是管理者思想或方法上有问题。

  2、管理者应该清楚,相比广大被管理者而言,自己手中的权力永远是有限的,向所有人同时宣战的资源总是不够的。那种期望一蹴而就的想法往往就是失败的根源。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改造,是企业疑难杂症的最佳药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9908.html

更多阅读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代序——我为什么要写荀子《荀子·尧问》篇有言:“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皖南行之四:桃花潭的传说

太平湖风光皖南行之四:桃花潭的传说 唐朝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伦送我情”的一首千古绝唱,让桃花潭名扬天下。桃花潭在什么地方?在朋友的引领下,不失此行遗憾,去一趟传奇故事的地方。从江南泾县县城出发,驱车沿青弋江

声明:《营销管理笔记之权谋:破解法不责众的管理尴尬》为网友谈场末日恋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