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撰写需要,某日查找资料时偶然得到一组数据:1999年中国网商群体刚刚起步,2009年网上数量已经超过了6300万;2000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成交额为767.7亿元,2009年将突破3.5亿。与此同时,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说明什么?说明一部分无法适应商业发展的传统营销模式,在日益强大的电子商务挤压下,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在国内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的白酒,理应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利器,适时做大做强部分品牌,而不是依旧只能看着茅五剑泸瓜分市场自己心里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
在众多消费者当中,80后消费者的比例不断增大,并且这股新生群体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讲个性、讲时尚、讲品牌成为他们最鲜明的消费观。对80后消费者的分析,酒联网中收录的文章《80后对于酒水消费的选择》已经说的很到位,本文就不再重复。我要说的,是面对这么一群与60、70年代消费群价值观相异的消费群体,中国白酒如何更好做营销。在此仅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广大酒商朋友及各位从事营销工作的朋友一同交流。
首先,针对80后“感性消费”的思维方式,白酒业应适当修正以往狂打硬性广告的做法。
什么是硬性广告?硬性广告指的是感官上非常直接,强制性向消费者灌输产品信息,以达到提供产品知名度,增加销售量目的的广告。对饱受广告狂轰乱炸之苦的消费者来说,硬性广告容易引起抵触心理,由抵触广告转嫁到抵触产品上,得不偿失。
因此,适当加入情感元素帮助宣传,有利于产品信息的传递。
如五粮液黄金酒,典型的史氏营销手法,在全国大范围内大手笔同步宣传。但,注意它的广告语中有这么一句,“送长辈,黄金酒”。在以孝仪天下和儒家文化传承的中国市场,送的人表明很有孝道,收的人表明受人尊重,对于两者都很有面子。
对于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产品而言,则应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通过软性广告深入人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地步。如洋河蓝色经典,将“男人的情怀”这一元素融入品牌当中。又如金六福,把握了中国人喜好团圆,追求合家欢乐的心理,牢牢锁定“福文化”。
其次,针对80后知识层次更高,乐于在网上冲浪、购物等特点,产品或品牌宣传可以考虑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合作。
不仅消费者中开始大量出现80后群体,不少酒商本身也属于80后人群。相较而言,这类80后酒商,以及一部分70年代酒商更善于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便捷等特点铺开自己的销售网络,而不是一味地只依靠业务员跑市场,或者通过电话与业内朋友沟通市场信息。如通过行业aihuau.com内一些专业的网站像酒联网,发布供求信息,宣传品牌产品,并获取行业内全国各省市市场信息等。也有通过注册阿里巴巴、慧聪网这样一些颇有知名度,有大量会员的综合性网站获得商机。其目的,一是通过互联网交换更多商业资源,各取所需;二是宣传自己企业品牌或者产品。而本质则都是希望投入产出能获得最大化。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一些中小品牌的快速成长无疑是最适合的工具,投入小,且针对的目标群体集中,品牌和产品信息传递更为细致。
但对于有实力的大品牌而言,维护品牌和推广新品则要分清两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较显得更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再次,酒商应把握时机大打营销牌。金六福8年不变的体育营销战略,赞助奥运会,赞助世界杯,与所有中国人为中国日趋壮大的体育事业一起鼓掌;2008年郎酒从北京奥运会到5.12汶川地震再到神七飞天,最大化的释放了品牌的情感,聚焦世人目光;震不倒的剑南春,在5.12汶川地震中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作为一个大品牌救灾和自救的品牌责任和实力等等事件营销。《上将许世友》电视剧中植入贵州茅台,2009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中群口相声《五官新说》植入了二锅头、五粮液、金六福等产品,香港贺岁喜剧《家有喜事2009》中植入金六福,郎酒冠名“2009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等等植入营销,还有病毒营销、体验营销等等多种手段。
最后,酒有淡旺季,要根据宣传的不同时段,分阶段适量进行,切忌多,切忌杂。打形象牌的产品就要选择有影响力的媒体投放广告,只有与自己品牌形象相符的平台才能彰显气质。但是需要根据自己实力进行,孔府家宴酒、秦池作为历届央视“标王”,光环满身的同时也带来了衰落,也不能只看到哪个媒体便宜就选择哪个媒体,或者不分功能效果乱投一气,这样,容易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形象易损不易修。
做营销,只做对的,不做贵的。这句话大家都会说,能做到的,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