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由于具有不燃性,在火中能去污垢,所以中国早期史书中常称之为“火浣布”或“火烷布”。《列子》:“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鋙之剑,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
出处:《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凡外国诸珍异皆出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山( 炎火之山 )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及 哲宗 朝,始得火浣布七寸……大抵若今之木棉布。色微青黳,投之火中则洁白,非鼠毛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今有闻火浣布者,目所未覩,体所未御。”参阅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第三卷第二五章六之(4)。 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东方朔神异经所载,南荒之外有火山,昼夜火然。其中有鼠重有百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可作布。鼠常居火中,时出外,以水逐而沃之方死。取其毛缉织为布,或垢,浣以火,烧之则净。又十洲记云:「炎州有火林山,山上有火鼠,毛可织为火浣布,有垢,烧即除。」其说不一。魏文帝尝著论,谓世言异物,皆未必真有。至明帝时,有以火浣布至者,於是遂刻此论。是知天壤间何所不有?耳目未接,固未可断以为必无也。 昔温陵有海商漏船 【 昔温陵有海商漏船 「船」稗海本、津逮本、学津本作「舶」。】 ,搜其槖中,得火鼠布一疋,遂拘置郡帑。凡太守好事者,必割少许归以为玩。外大父常守郡,亦得尺许。余尝亲见之,色微黄白,颇类木棉,丝缕蒙茸 【 丝缕蒙茸 「缕」原作「绫」,据稗海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若蝶纷蜂黄然。每浣以油腻,投之炽火中,移刻,布与火同色。然後取出,则洁白如雪,了无所损,後为人强取以去。 【 或云,石炭有丝 【 石炭有丝 「炭」稗海本、津逮本、学津本作「岩」。】 ,可织为布,亦不畏火,未知果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