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 作 者: (美)帕特诺伊 著,邵琰 译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247000 版 次: 2 页 数: 304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70421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金融/投资 >> 投资 融资 定价:¥32.00 编辑推荐 曾经轰动华尔街的全美畅销书。 2007年12月,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0亿美元注资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拥有70多年辉煌历史,总资产高达数千亿美元,全球著名金融服务公司。 揭开了摩根士丹利藏在道德、诚信、守法面具后面的真实面目。此书与教科书及其他赞美成功者的著述的最大区别是它告诉你成功者赚钱的内幕。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 除了战争,这是最刺激的事了,一本被金融巨头围追堵截的书,但它却一点点在全世界蔓延开来。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这些“射击手”坐着飞机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与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交易着由世界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无数自以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们,在只了解了华尔街出产的金融产品的一个皮毛后,就将几十亿美金送进了摩根士丹利的口袋。 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如期货、外汇、衍生物等)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地与国际接轨。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本书几乎就是一本教科书。它教我们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防止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利用我们对金融产品的无知来收“学费”。 作者简介 弗兰克·帕特诺伊,耶鲁大学法学士。曾从事过投资银行、衍生产品经纪、公司和证券律师等多种职业,1997年后任圣迭戈大学法学院教授。帕特诺伊是证券市场监管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专家,曾在安然公司破产后作为专家证人在美国参议院立法委员会作证。另著有《贪婪传染病:谎言和风险如何腐蚀了金融市场》。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一个更好的机会 第二章 纸牌房 第三章 掷骰子游戏 第四章 墨西哥银行的狂欢节 第五章 大灾难 第六章 RAVS女王 第七章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第八章 天生冤家 第九章 龙舌兰效应 第十章 MX 第十一章 沙扬那拉 尾声 后记 卷土重来 译跋 媒体评论 欧洲的每一个银行家都会想看这本书,摩根士丹利应该听从我们早些时候的建议,买下所有的书,举行一场大规模焰火晚会,甚至可以邀请帕特诺伊本人在上面热热身。 相信我们,《诚信的背后》绝对会引起轰动……帕特诺伊下笔毫不留情…… ——《欧洲周刊》 《诚信的背后》让你亲身体验当今华尔街最危险、最重要的游戏。衍生产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读读这本书吧,否则…… ——迈克尔·刘易斯《骗术扑克》的作者 枪炮,酒精,嗜血成性——高等金融的全部真相。 ——《星期日泰晤士报》 无畏的揭露。 ——霍华德·戴维斯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主席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一个更好的机会 我坐在电话旁,暗自希望它会响。那是1994年2月1日,离发年终奖金的日子还有两个星期。我在纽约的一家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做衍生产品经纪。 我在等一个猎头的电话,最近几天他已经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他对时机掌握得无懈可击。发年终奖的日子越来越近,衍生产晶正炙手可热,而且我还是最近一次新兴市场衍生产品研讨会上的特别主讲人。我有市场价值,也想跳槽。对于猎头来说我特别值钱:如果他把我安置到一家新公司,他就能拿到我第一年薪酬的三分之一。好的华尔街猎头都能赚几百万美元。我知道这个家伙打电话给我并不是想当好人,他是想“猎”我的“头”。 想遮掩这种电话并不容易。假如你曾见过交易厅,你可能会奇怪一个经纪怎能和一个猎头通电话而不引起一米开外的其他经纪的怀疑。我知道若被发现就是致命的。已经有若干个经纪因为在工作时间与猎头谈判而遭到处罚或被解雇。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精心设计了详尽的方案来掩盖求职活动,包括说暗语和夜间会面。我的新方案是从一个同事那里学来的,很简单,但不是十分安全。这个猎头假借一个朋友的名字打来电话,我接听时装做在和朋友聊天,而猎头就介绍他手头的工作。如果我想讨论这份工作就挂断电话,离开交易厅,用大堂里的公用电话打给他。其他人也有用这种方法的,在发年终奖的时候,经纪每天都被这种电话包围。 那时我已经冒险地往大堂跑了若干次,冷静地听了很多工作机会。每次我都拒绝了。那些公司都是和第一波士顿同一水准的,也就是二流的。虽然第一波士顿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曾是一家顶级公司,然而过去十年问它已经每况愈下,大批员工离职去了更好的公司。我对这种二等地位已经感到厌倦,也想更上一层楼。有一家公司的衍生产品部是华尔街最热门的,我对那里的工作梦寐以求。我告诉这个猎头如果他能拿到那份工作,我就接受。他答应去找找看,然后告诉我他能找到什么。 电话终于响了。是那个猎头,他听起来很兴奋。 “弗兰克吗?”他小声问。 “是我。”我小声回答。旁边的一个同事怀疑地看了我一眼。在交易厅里是没人小声说话的。 “我找到了!” “找到什么了?” “那个,”他停了停,“你的工作,你想要的工作。给我回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