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8194;/8194;本刊记者8194;诸葛晓岚
曾经踌躇满志的兰世立,终于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他的得意“大手笔”东星航空,被民航总局的一纸公文彻底否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基地位于武汉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自3月15日起暂时停止运营。很多人认为:东星航空停运源于其欠债太多无力偿还、公司内部管理薄弱等原因。实则不然。究其根源,东星总裁兰世立冒进的资本运作模式,很可能是将企业带入深渊的祸根。
以小博大
在资本运作方面,兰世立最擅长以小博大。从餐饮、房产、电信增值业务,再到旅游,甚至花巨资买断景区的经营权等,前后加起来超过了20个行业。在这些领域中,兰世立无一例外地以极小的投入获得巨额回报后退出。进入航空业之前,兰世立已经成为资本运作的传奇人物。
2005年6月,兰世立拿到了中国民航总局批准筹建东星航空公司的批文,成为航空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后最具传奇色彩的“玩家”。与春秋、鹰联等其他几家民营航空不同,他用东星航空注册的8000万元资金,撬动了价值120亿元的飞机,“相当于是一个只有一元钱的人,借来了100元钱做生意”。
2005年11月,东星航空签署了同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租购飞机协议。协议包括:向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租用10架全新的空中客车飞机,另外向空中客车公司订购10架飞机,20架飞机的总价高达120亿元。飞机分批到货,东星将在5年内分批支付完这笔巨款。而此时的其他几家民营航空公司的飞机总和,也不到10架。
这次协议的达成,让许多人再次对兰世立佩服不已。关键一点在于,他与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协议是在没有任何银行担保的情况下达成的。实际情况是,对于兰世立玩如此大的航空项目,国内没有一家银行敢给他担保。但是美国租赁方在对东星考察并进行评估后,却做出了免担保的决定。
危机之下
2008年金融危机,让兰世立变成了一个裸泳者。作为初始注册资本仅8000万元的小型航空公司,在开创之初,东星航空就抛出20架飞机的庞大采购计划。在自己多元化宏伟蓝图中,兰世立曾寄希望于旅游、房地产等强大的现金流来保证东星航空维持运营,同时伺机寻找新的突破口。但金融危机,过早粉碎了他私募融资和上市的美丽梦想,国内房地产的持续低迷也斩断了东星航空最大的输血管道,其高额的债务日渐浮出水面,终至今天崩盘。
2008年上半年,高盛曾有意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星约25%的股份。如果按此推算,东星航空当时的估值价约为4亿美元。而兰世立的心理价位在10亿元以上,如此的价格落差粉碎了兰世立的心理预期,也遏制住了他理性的神经。结果,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没有什么能够将东星从深渊之中拉回来了。
弱势群体
在资本的博弈中,民营企业历来占据下风。一段时期内的政策放宽,进入门槛放低并不代表低成本、低风险运营。在经济与资本盛宴之下,可能民营资本在欲望上会有所满足,但在当前经济低迷下,出身、地位、经济实力上处于明显弱势的民营航空公司自然不能避免落魄境地或被抛弃的命运。
即便没有金融危机,兰世立的东星能否继续飞下去,也是个未知数。平心而论,兰世立的飞机租赁模式,算得上是航空业资本运作模式的一次创新,就如同当年石油商会的龚家龙与德隆的唐氏兄弟们一般,无一不是在资本运作领域匠心独具。都是资本高手,并且在充分计算风险成本与利润之后做出了选择,却为何殊途同归、先后入狱?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对于现在的中国民营资本,真的这么可怕吗?民营企业家与民营资本,在现在的中国特色环境下,应该如何发展?
责任编辑:化8194;石
专家点评
张世贤(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控股集团亚太区主席、香港布雷斯集团总裁)
要基于“最低气温”做创新
兰世立确实是一个高手,能够在20多个行业辗转腾挪而且个个企业赚钱,的确身手不凡。但最后还是折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金融创新的东星航空上。
以小博大,这种方式对于实力并不雄厚的民营资本而言,毫无疑问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这是企业家的眼光与能力所决定的。但要实现以小博大,就需要金融创新助阵。
但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条件具备(常态或是良态)时,剑锋所向无不披靡。兰世立所采用的模式,甚至在国内银行没有人为其担保的情况下,都能够打动通用这样一向稳健的世界一流企业,无疑是创新力量的最好诠释。然而在条件缺失(劣态)时,创新就成了拖累。所以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现实已经证明:很多金融创新在劣态环境中都不能存活。经济环境,对于没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中国民营资本的影响,显而易见。
以此为依据,金融创新就不能再是孤立地为了实现以小博大这一目标而存在,而必须同时增添风险管理的内容。如果基于良好的状态下来考虑金融创新,那么在今天恶劣的金融环境下就显然很难奏效。正是基于这种对风险控制的领悟,如中国民营资本日后从低点劣态情况出发去定位市场时,也许反而可以做到坚冰初融。
因此,我认为如果从劣态的角度去考虑金融创新,或许在别人还是在严冬寒风中瑟瑟无望时,我们已经沐浴在阳光明媚的春风中了。
公孙炜(英特投资公司首席代表、摩根波尔投资项目分析评估事务所高级投资项目分析师)
GE也忘记了“投人”
导致东星航空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样化的,但究其根本,我们却能发现:从一开始,美国人就做了错误的投资决定。
对于兰世立这样一个资本腾挪的弄潮儿,仅以8000万的注册资本就想在航空产业中搅动起大风浪,其风险可想而知,甚至国内没有一家银行敢给他担保。但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协议却在没有任何银行担保的情况下为其放行,并对兰世立的租赁模式大加称赞,这才是有今天这种乱局的根源。
在海外的风险投资家进入我国投资市场后,他们教会计划体制下的中国投资界懂得:投资就是投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在商业社会里,人最重要的基础素质是诚信,没有诚信的人,是不会有人投资的。中国的土鳖投资都学会了“首先是投person,其次才是投project”。中国投资界在总结对一个项目的评估标准中,十条标准中有六条都是关于人和团队的。
反观兰世立,出生于“码头文化”根深蒂固的武汉,在这里,一直有这样的魔咒:这块土壤很难产生大企业家。和此前身陷囹圄的湖北天发石油董事长龚家龙一样,兰世立身上涌动着好勇斗狠的血液和扬名天下的冲动。这种性格使他们得以从默默无闻到一飞冲天。
对于这样一个想拿两个盖子盖十口锅的冒险家,略微对中国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做出客观的判断。如果美国租赁公司的长鼻子高管在激烈竞争中,冷静下来,坚持投资原则,通过西方业界娴熟的对人和团队进行调研的手段,了解一下这位兰世立,结局恐怕就会大不相同。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
风险控制与金融创新永远在博弈过程中,实现有效平衡与和谐才是金融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