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钮文新)
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增长过快。前三个月,居民存款增加2.56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而细读数据发现,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长可能与境外汇款增加有关。 中国经济状况远远好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人民币币值稳定,加上举世公认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这都会引发境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数据的一些异常现象反映了这样的可能。前三个月,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为2003亿美元,可外汇贷款余额却达2352亿美元,高出存款近350亿美元。笔者认为,一个符合逻辑的可能性是:境外资本通过境内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向中国境内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提供贷款,而这些贷款入境后,立即被结汇,变成人民币存款。在中国企业用汇相对宽裕的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向境外借钱?不合逻辑。所以,很有可能是境内的个人行为。 从外汇储备数据看,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37亿美元,3月增加417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18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84.06亿美元,二者合计269.06亿美元,误差项大致有148.94亿美元。历史经验看,入境“热钱”一般藏觅于贸易顺差、FDI和误差项当中,而误差项越大,说明“热钱”越多。 再有,1至3月,FDI数据分别为58.33、75.41和84.06亿美元,逐月升高。这说明:经历了2008年后三个月的连续大幅下降之后,外资开始回流,而且会越来越多。 “热钱”流入的这种趋势必然加大货币政策的控制难度。 从货币市场利率也可以看到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的迹象。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0.84%,比上月低0.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2个百分点。 尽管这与央行降息有关,但距离最低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72%只高12个基点。市场利率风险太大还表现在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上市后立即跌破面值,这显然不是央行和财政部愿意看到的结果。会使市场产生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错觉。 因为,一方面人们看不到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了多少基础货币;另一方面,他们每周都可以看到央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回笼基础货币,尽管这可能仅仅是对冲性操作。 所以,未来央行货币市场操作恐怕需要加大透明度,不要让“热钱”遮住市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