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研究员 周俊)
“推广汽车信贷?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某国内上市银行信贷部主管告诉《投资者报》,他所工作的银行目前不开展汽车信贷业务。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推行汽车信贷之后,如果银行提供贷款,厂商盈利能力有望在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再提升15.12%;如果厂商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贷款,盈利会在内生增长基础上再提升7.28%。 一笔车贷账 从厂商角度分析,如果消费信贷业务由银行提供,汽车信贷推出对厂商不存在风险,相反带来的好处是导致销量出现较大幅度提升,以及汽车降价将会减缓。 如果消费信贷业务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两者保持利益一致,厂商则需要承担汽车信贷的违约风险。 通过案例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全面推行汽车信贷对汽车业业绩的正向推动非常明显。案例的前提条件是: 在全面推行汽车信贷后,全部汽车销量中贷款购车的比重能恢复到30%左右,且贷款首付比例假设为40%;推行汽车信贷后,汽车销量将在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再提高10%,且消费不具季节性。200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为560万辆,无车贷情况下未来两年年均销量达到600万辆,单价以目前国内轿车均价15万元计算;无车贷情况下,车价每3个月下跌8%,推行汽车信贷后,每4个月下跌5%;汽车金融公司将超过6个月贷款的坏账率控制在4%以内,6个月以内贷款不计提坏账准备;以目前国内汽车厂商的销售净利率按约3%计算;假设贷款期限平均为3年,利率为当前基准利率5.4%。在上述前提下,分析推行和不推行汽车信贷情境下汽车厂商的盈利状况。 结果表明,如果银行完全提供汽车信贷,行业利润将比推行汽车信贷前增长15.12%,如果厂商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汽车信贷,厂商利润也将同比增长7.28%。 由此可见,在已经建立起个人信用系统的情况下,只要汽车信贷提供方通过保险介入、资产证券化等各种方式分散风险,汽车业盈利能力将在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再度大幅提升。 当然,这需要在鼓励汽车信贷消费、鼓励保险业介入、资产证券化、放松汽车金融公司管制等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 车贷萎缩影响车市 目前,国内各银行的汽车信贷业务基本上都已停滞,多数银行甚至不开展该项业务。 在发达国家,使用汽车信贷购车的比重平均达到70%左右,在美国能达到90%以上,中国仅为10%左右。高档车贷款比重更低,使得汽车消费贷款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到5%。 1998年,中国推出了汽车信贷业务,车贷业务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连续增长。2001年-2003年,汽车信贷余额分别为436亿元、945亿元和1839亿元。 但与此同时,车贷违约率也不断攀升,以银行为主发展汽车消费贷款的简单模式,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坏账。截至2003年底,坏账余额达到945亿元左右,占贷款余额的比重接近50%。2004年3月底,中国保监会正式叫停车贷险,商业银行也纷纷大幅收缩汽车信贷业务。 由于车贷业务的萎缩,2004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幅突然下降了15.49%,2005年,增速继续下滑至13.55%。 三大难题制约发展 影响中国汽车信贷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银行风险无法分散、汽车金融公司实力较弱、汽车消费观念等等。 我们的建议是,政府应继续引导保险业的介入,分散银行风险;继续尝试和推广车贷资产的证券化,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成为较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进一步分散了汽车信贷的坏账风险,2007年,中国银监会批准了第一期汽车抵押贷款证券化项目,但目前这一领域推进并不理想。 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实力偏弱,主要与政府对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利率、业务范围等方面的诸多约束政策有关。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政策约束,希望相关部门在充分评估后能够适当放松。 最后,汽车消费的观念转变将有利于汽车信贷的发展。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和全民保障体系越发健全的环境下,这种消费观念将会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