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理论 有一种创新叫破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153329094978.jpeg)
作者:吴茂林
在我们讨论本期的封面报道时,正如文中提到的一样,我们对如何定义上网本这个产品现象感到困惑,对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创新引发了争议。但有一点感觉大家是共同的。就是在提到上网本时,大家的脑海里都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许多词汇:低端、平民、不起眼、整合者、搅局者、颠覆者……实际上,当一个产品能引发人如此之多的想象和争议时,毫无疑问它已经是一个成功产品。 上网本是一只真正的“黑天鹅”。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2007年华硕推出业界第一款上网本时,它的定位就是一款非主流产品。如果华硕能预见到上网本今天的发展势头,他也许就不会为宏碁做嫁衣裳,让其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了。 IT、电信、互联网、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融合催生了上网本。随着产业边界的日益模糊,产业融合速度的加快,类似的“黑天鹅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融合的趋势,意味着旧的规则和经验都将逐渐作废,旧的势力格局需要重新界定,新生力量将会乘虚而入、不断壮大。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说,“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上网本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你遭遇Wintel联盟这样牢固的垄断力量,惠普、戴尔这样强大的品牌压力时,如果你无法加入这个游戏团,或者只是个不起眼的配角,那你就破坏它,搅乱它,让它解体从而从中获利。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所言,“成长的关键,在于成为破坏者,而不是被破坏者。” 被破坏者意味着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旧的利益格局,在新的变化面前,他会患得患失,裹足不前。比如传统影像业的巨无霸柯达,当数码时代来临时,传统显像的垄断优势使它显得优柔寡断,一方面谨慎地迈开了转型的步子,一方面还是把增长点放在传统业务的扩张上,消费者接受数码影像的热情和购买力显然大大超出了柯达的预期,这让其深陷泥潭,如今能否赶上日韩数码影像发展的脚步,仍是一个未知数。 上网本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当产业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纵向的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遭遇瓶颈,消费者也不再愿意为那些已经冗余的计算能力和功能买单时,横向的技术整合会更成为创新的主流趋势。正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IBM向IT服务业的转型一样,受到了那些饱受现代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压迫的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如果撇开盗版、仿冒、不尊重知识产权等等负面因素不谈,如今盛极一时的“山寨经济”其实也是一种破坏性创新。用新的游戏规则去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单就这一点而言,这样的“山寨精神”还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